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017篇
  免费   691篇
  国内免费   901篇
教育   206412篇
科学研究   18514篇
各国文化   4890篇
体育   13638篇
综合类   10749篇
文化理论   6751篇
信息传播   48655篇
  2024年   1436篇
  2023年   5762篇
  2022年   3487篇
  2021年   4619篇
  2020年   4786篇
  2019年   5138篇
  2018年   2746篇
  2017年   4618篇
  2016年   5694篇
  2015年   10258篇
  2014年   24338篇
  2013年   21026篇
  2012年   25173篇
  2011年   25862篇
  2010年   21998篇
  2009年   21749篇
  2008年   25422篇
  2007年   19551篇
  2006年   15154篇
  2005年   12983篇
  2004年   12247篇
  2003年   10985篇
  2002年   8000篇
  2001年   6298篇
  2000年   4363篇
  1999年   1568篇
  1998年   1062篇
  1997年   875篇
  1996年   587篇
  1995年   481篇
  1994年   361篇
  1993年   231篇
  1992年   240篇
  1991年   191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9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武建军 《江苏教育》2023,(40):28-3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江苏省连云港市墟沟中心小学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从办学理念、育人生态、学生活动、课程建设、师资优化等方面着手,奋力续写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篇章。  相似文献   
12.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专业的计算机人才,而在市场选择人才而非人才选择市场的今天,中职计算机教学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就业优势,必须加强工匠精神培育,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以下就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强调学生的客观学习感受和心理体验,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相似文献   
14.
15.
16.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七年级《师生交往》一课为例,讨论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运用生活情境丰富所学知识、挖掘传统文化精华加以渗透、设置思辨问题激活批判思维,有效落实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18.
作为民族漫长经历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升华,民族精神的产生和发展与哲学之间一直存在天然的关联。同时,任何哲学思想都源自对人类发展和民族生活的解读与深化,受到民族精神的长期熏陶与孕育,并逐渐呈现出民族样式、民族风格与民族气派。文章首先对民族精神与哲学思想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然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最后分别从实践观与务实精神、和谐观与和谐精神、价值目标与人文精神的视角,对两者之间的互鉴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借此揭示其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以"科学人讲坛"在"新媒体+科学文化内容"方面的有序推进为主要案例,论述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找到专业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优势及发展方向。[方法/过程] 梳理"科学人讲坛"讲座内容、推送渠道及观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影响科学文化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结论] 新媒体及时、灵活、强互动等特性在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丰富馆藏及科学人文精神与新媒体技术优势的结合,使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中公众的参与兴趣得到了极大提升,拉近了科学与公众间的距离,提高了科学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