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5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本文根据中医药学信息素养的内涵设立调查问卷,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校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进行调研,并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得出中医药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中医药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2.
韩洛川  岳若惠 《大观周刊》2012,(27):150-150
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拓展到现代生物学的许多方面,现代生物学可以阐释中医的许多理论和实践。具有宏观系统性、整体性、定性性和辩证性等的中医药理论和医疗实践如能和现代生物学的定量和微观结合体来,将会是中医药学和现代生命科学的优势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3.
《老年教育》2007,(12):60
接上篇灵芝的药理作用:1、灵芝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改善睡眠,提高记忆力国家药典中灵芝就是有效的安眠宁神之药,对属气血两虚者疗效更好。灵芝对神经衰弱失眠的疗效与其镇静作用有关,亦与中医药学所载灵芝能“安神”、“增智慧”、“不忘”相符。  相似文献   
44.
黄健 《编辑学报》2013,25(1):24-26
将近年出版的中医药书刊中常见的差错归纳为6类:不知中医医史常识的“遗篇”“早产”类,不辨非常用异形字的简单替代类,不析中西医学惯用的“淤”“瘀”不分类,不悉中医名词规范的“症”“证”混用类,不明古代度量衡的“升”古今之不辨类,不晓计算机字库缺陷的信手拈来类.认为加强中医药理论学习、夯实传统文化基础、强化编校流程,或可减少直至消除这些差错.  相似文献   
45.
肠胃老是闹别扭、口臭、痘痘、过度肥胖,被人喊成"毒王"、"毒后"也真是太可怕了。现代社会的"毒"是不是早让我们每个人都变成"毒人"?  相似文献   
46.
《科学中国人》2012,(16):44-45
中医药学在转化医学中大有可为 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它的理念、方法并不落后,现代生命科学所遇到的很多困难和挑战.将从中医药学中得到启发。中医药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更多地体现了经验医学的特点,其发展模式是”从临床到理论再到临床”;几千年的实践经验积累和由此产生的理论有效指导着临床,大量疗效确切的疗法和药物已在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7.
季委 《科学中国人》2010,(6):120-121
传统中医起源于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与岐伯.家有医训“不崇岐黄.岂可业医”。中医药学的历史脚步在花开花落中走过了两千多个春秋。他是中华民族历经风霜雨雪成长起来的,也是中国文化和医疗实践的璀璨精粹。  相似文献   
48.
49.
中医药学的历史与现实——对如今中医药教育建构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中医药学是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上生长发展起来的,有着与西医药学完全不同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及诊治手段.如今的中西医结合中,常以西医的知识系统来看待中医药,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医药学的基础和精神理念,阻碍了中医药的振新、发展.要使祖国传统医药学发扬光大,首先必须要认清并保持其内在的文化精髓,才能正确吸取现代科技知识为其所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也必须以此方为正途.  相似文献   
50.
中华明,源远流长,成就璀璨。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正是蕴含其中的一朵奇葩。数千年来,中医药不仅为中华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世界明的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纵观当今世界,在现代医学迅猛发展的冲击下,许多国家和民族的传统医学纷纷偃旗息鼓。惟独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独特优势,正勃勃生机地活跃在世界医药卫生的广阔领域,并展现出人类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