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2篇
教育   484篇
科学研究   27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孔子中庸思想中的现实性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特别是中庸的“用中”思想中最能体现中庸的现实性。在现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中,我们不仅仅要努力发挥孔子的“中”的思想,还需要发挥孔子“用中”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儒家心学一系的基本思想进路,在于寻求意识主体的落实,并最终在人的内在性上找到其确立的根基作为最高本体。这种本体不是一个现成的他者,而是一个敞开的,由人的直觉体悟、并由此而得以成立的。通过对《中庸》一文中的核心观念“诚”的考察,认为:“诚”是《中庸》所建构的世界的奠基性观念,由此而形成的哲学体系成为儒家心学的理论雏形。  相似文献   
13.
颜瑾 《新闻采编》2007,(4):39-40
中庸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也是一种思想方法。中庸不是平庸,不是无原则,不是圆滑,不是没理想。“中”,即是中正,不偏不倚,不卑不亢,是平衡,是分寸。“庸”,指低调、内敛、自律,辨证地看事物。按我之愚钝理解,就是做人做事冷静客观、恰到好处,不过也不及,关键是“度”的把握。比如做人,“可以无傲气,却不可无傲骨”,不可过于“傲”——变成了“傲气”,变得清高自负或趾高气扬,也不能没有一点“傲”——变成软骨头,那就取之中间——称之“傲骨”吧。如今在职场上,不可太张扬,让人感觉骄傲浅薄,也不要太低沉,碌碌无为,做…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须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说法似乎“极高明而道中庸”,不偏不倚,四平八稳。至于工具到底指什么,人文到底指什么,是本质属性,还是功能体现,二者为什么要统一,怎样统一,则语焉不详,含含糊糊。似乎一旦“统一”便分歧消除,共识达成,天下太平,万事大吉。这种动辄“统一”或“结合”的说辞,源自对立思维——事物无不内含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于漪课堂《最后一次的讲演》教学片段师:(板书)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这是闻一多《红烛诗序》中的几句诗.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从一名新月派的诗人,成为研究旧经典的学者,最后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走了一条爱国知识分子为国作贡献的道路.为了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发动内战,遭到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将“脂膏”流向人间.他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死时仅48岁,真是“千古文章未尽才”.  相似文献   
16.
"中庸"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是一种有关现实生活的处世之道."中庸"是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价值,其核心内涵是"过犹不及",寻求适度与合理.笔者相信给予其当代意义新的阐析,将中庸之道与现代组织管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古为今用"必将取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佳果.  相似文献   
17.
"中庸"是儒家核心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理解中庸的深刻内涵,分析中庸之道的具体体现,研究中庸重要思想的践行,在现代社会仍有重要价值。中庸之道主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仍秉承了"中和"的思想;提倡不偏不倚、合理适度的处事原则;倡导治国安邦需为政以德。践行中庸,首先要从自身做起,通过好学来提升自己,并能坚守仁爱,具备慎独品质,追求至诚精神。  相似文献   
18.
明末高僧蕅益大师,早年诵读儒家经典,后入释门研习佛学,于佛法有成时又撰《四书蕅益解》,以佛释儒。其中的《中庸直指》透显出蕅益对《中庸》一书的独特见解。他以佛教天台宗"性具说"为理论基础,认为"天命之谓性"的"性"兼具善恶,由此而来的"道"有仁与不仁之分,故"修道之谓教"显得格外重要。而修教的法门是"慎独",目的是让"性"中本有的"诚"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9.
儒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在文化、道德上给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以深远的影响。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实际的结合运用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利用儒家管理思想丰富的资源,挖掘它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与"四书"之《论语》、《孟子》和《大学》相比,《中庸》中的"中庸"字义,自古至今都是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在对前人的研究作出总结的基础上,分别对前人对"中"、"庸"二字的解释做出辨析,采用了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以期析出《中庸》的字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