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1篇
教育   707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刘付重 《知识窗》2011,(3X):42-43
<正>教学中,常见学生对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或阴影部分面积一筹莫展,不知从何入手。究其原因,主要是不会识图,不知组合图形是由几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或切割而成的。计算它们面积的关键,是要把组合图形正确、合理地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基本图  相似文献   
52.
张珍 《考试周刊》2014,(32):75-75
正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实现的。然而,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老师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产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障碍。一由于高中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  相似文献   
53.
吴明生 《考试周刊》2014,(97):76-76
本文论述了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等量代换的解题思想的扩展与培养,说明了初中数学中函数题中用一种量代换另一种相同意义量的解题思想,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本文意在探讨基础量的等价替换与深化初中数学函数教育中数学思想的教育,不足之处望指出,以期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54.
柴勇 《化学教学》2014,(6):63-65
通过对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或结构简式的推断题解题方法的分析,总结了"等量代换方法"解题中利用质量守恒进行等量代换、利用耗O2量相等进行等量代换、利用价键守恒进行等量代换等五种方法,并结合例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这样既教给了学生解题的方法,又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55.
56.
1.等量代换法 例1现有下列实验器材:一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0、两只电流表、电池、开关、足量的导线.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测出一只未知电阻Rx的阻值.要求:  相似文献   
57.
等价无穷小代换方法是求极限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正确使用等价无穷小代换可以大大简化极限的计算过程.一般的教材中提到的等价无穷小代换定理在极限运算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推广等价无穷小在极限运算中代换的范围,从极限式中含有加减关系、幂指结构、变上限积分结构及常见的多种类型展开探讨,在给出理论证明的同时,更增强了等价无穷小代换方法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8.
正赛题(第四届北方数学邀请赛试题)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其中c为斜边长,求使(a~3+b~3+c~3)/(abc)≥k成立的k的最大值.文[1]利用加拿大第一届数学竞赛题: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其中c为斜边长,求证:a+b≤2c~(1/2).给出以下证明:  相似文献   
59.
正2013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第二试(A)的第1题和第二试(B)的第3题,用高中数学知识来解决优势明显.下面给出这两道题的解(证)法,供大家欣赏.试题呈现1(2013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第一试(A)第1题)已知实数a,b,c,d满足2a~2+3c~2=2b~2+3d~2=((ad-bc))~2=6,求(a~2+b~2)(c~2+d~2)的值.此题背景是高中数学常见的椭圆问题或三角函数问题或向量问题或柯西不等式,既有趣味性又不失思维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60.
<正>"解方程组"与"点差法"都体现了"设而不求,整体代换"的解题思想与技巧,对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一类题目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现在通过举例来说明.一、解方程组在解题中,将直线的方程与圆锥曲线的方程联立,消去一个变量后可得到一个二次方程,控制、讨论这个方程的根,并结合韦达定理,可以解决如下问题:(1)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2)交点问题(公共点的个数,与交点坐标相关的等式或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