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9篇
科学研究   5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大学生就业现状的问题探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倍增加的大学毕业生与需求一定的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成了重点。文章通过呈现各项社会调查结果,分析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瓶颈就是大学生就业目标的过分集中和信息沟通的不佳,进而建议各个相关部门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积极探索就业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最基本的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43.
论信息不对称与教育中介组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教育领域中也存在着许多信息不对称,比如学校与政府之间、学校与社会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等,教育中介组织在消除信息不对称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4.
本文所讨论的教育行政部门的信息义务,主要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在行使教育行政管理权时,应向公众承担的信息义务,而不涉及教育行政机构与其他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义务。这种信息义务主要体现在信息提供上,但信息提供义务的履行必然伴随着其他的附属信息义务,如信息的收集、沟通、分  相似文献   
45.
在家校联系中,班主任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交流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与家长的电话、短信沟通只能运用于单个家长的交流沟通。在班级整个层面的信息沟通、班级情况的整体分析上存在缺陷,故而上海市政府推出了"家校互动"平台,但由于这项服务需要收取每月10元的功能费,所以在我们学校推行的过程中受阻。随着通讯的发展,飞信的出现,我萌发了建立"飞信班级群"的想法——在目前的班级层面中,家长对于孩子每天的学  相似文献   
46.
随着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受国内外社会环境及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危害不断增大,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如何有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从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入手,从突发事件具有可预测性、信息沟通不畅以及高校建构信息沟通机制的客观条件等3个方面,对高校建构信息沟通机制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提前发现征兆、正确引导舆论和及时畅通信息渠道是信息沟通机制的3个基本功能。进而从横向信息沟通机制的构建、纵向沟通机制的构建以及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沟通手段等方面,就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7.
暨争登 《课外阅读》2009,(22):57-57
“QQ爱,E时代。分不清好与坏,没有成功也没有失败。轻轻松松享受自己的存在。”有人这样来描述QQ。今天,几乎每一台电脑的桌面上,右下角都藏着一只小企鹅,每日上网后必登录QQ。不知不觉,QQ就这样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中国人际交往和信息沟通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8.
安静 《教学与管理》2010,(5):141-142
孔子在谈到如何教育引导学生时曾经这样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于语言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非常重要,它既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思维,开发其学习潜力,也可以成为师生间信息沟通、传递的有效途径,是双方思想碰撞、激发灵感、产生共鸣的载体。  相似文献   
49.
孔子在谈到如何教育引导学生时曾经这样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于语言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非常重要,它既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思维,开发其学习潜力,也可以成为师生间信息沟通、传递的有效途径,是双方思想碰撞、激发灵感、产生共  相似文献   
50.
成为李老师的学生,与其说是一种偶然,毋宁说是一种缘分。由于信息沟通不畅我没能参加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不曾想典礼过后院里立即组织了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经过一番遴选,最后,我这个缺席的学生被随机分配给了当时身为文学院科研副院长的李老师。那时候我从未见过李老师,尚不知李老师年齿几何、性情怎样,只在电话唱听未曾谋面的小师妹说老师的特征很明显,一见面就会印象很深刻。而李老师想必也是无奈地心有余悸地接受了我这个只有姓名符号而没有任何形象概念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