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5307篇
科学研究   95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5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496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01.
耗时3年研制的“汉语能力测试”10月试点实施,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人士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测试的实施和推广,潜移默化地提升参试者对母语的认同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在此背景下,关于母语水平下降的担忧再次被推到台前。面对语文课在“中小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名单上名列榜首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2.
对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问题,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否则极易出现错误.下面归类例析,请大家注意.一、被溶解的物质没有完全溶解例1 20℃时,把30g NaCl固体放入70g水中搅拌,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解析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溶质的质量"是指已溶解的溶质质量,未溶解的物质既不能算入溶质质  相似文献   
103.
高考化学试题中,经常考查等效平衡与不等效平衡问题,解这些题时,都会用到一种虚拟策略的思想方法即等效思维(包括极端假设、等效假设、过程假设),这种思想可建立题述两种状态的可比状态,使问题变得清晰易懂,以利判断.  相似文献   
104.
传统的教育观念下一提“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学生学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如果你问学生“你认为学了数学有什么用?”可能大部分的学生都有同样的回答:“不知道”或者“没用”,这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也不乏数学成绩优异者。他们学好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个好分数,有的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数学,只因为是主科而不得不认真学。  相似文献   
105.
王利红 《课外阅读》2011,(12):122-122
课间操时,班长拿着上个星期的分数统计表,走到我跟前,假无奈的说:“老师,上个星期又是小蕊她们那一组扣分最多,看来这个小组评比制度对他们的触动不大,是不是考虑换个方式?”  相似文献   
106.
一、和谐高效课堂从问题开始——问题从哪里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引导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动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想问。我们期望学生多问,但是当学生真的提出很多问题时,我们往往会表现得手足无措,  相似文献   
107.
要命的分数     
"现在宣布这次数学期中考试的结果!"老师站在讲台旁边拿着大家的测验卷说。"张遥遥,第一名,100分……,杭锦峰,第7名,96分。"什么,我只得了96分?这个消息简直如晴天霹雳,我整个人像泄了气的气球,一下子变得无精打采。放学了,我带着这张倒霉的试卷,拖着像灌了铅似的两条腿向家里走去。我觉得眼前一片灰暗,简直分不清天  相似文献   
108.
三、“量”、“率”不对应例5.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9小时可以修完,乙队单独修12小时可以修完。现在甲、乙两队合修,完成任务后,甲队比乙队多修49米,这段公路有多长?  相似文献   
109.
最近,笔听了一位青年骨干教师上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课,颇有感触。现就怎样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的问题,结合其教学案例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0.
一次磨课,就是一次"历劫",是一次学习、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也是一次合作、反思与教学创新的过程,更是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分数的再认识"的磨课中,逐步深入概念本质,让课堂从肤浅走向深刻,从自我走向实际,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