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607篇
科学研究   75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141篇
文化理论   58篇
信息传播   32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晚明思想解放运动的时代背景下,阮大铖秉心学末流之弊,又受佛家六相圆融观念的影响,同时为传统功名思想所驱使,从而形成实用型人格,失去基本的是非善恶标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临川派作家中,阮大铖是将剧作的学性与舞台性结合得最为成功的一人,其传奇作品执着于人世的悲欢,藉佛老思想达成与现实世界的妥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阮氏的思想特征,而与汤显祖、吴炳、孟称舜等临川派诸家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72.
武松报恩悲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报恩思想表现武松的悲剧命运,是《水浒》人物描写的一大特色,武松的报恩思想是其悲剧的内在根源,支配了其一生命运失一过程,封建传统文化是产生报恩思想的基础,小生产意识和缺少人性呵护是报恩思想形成的原因,有恩于已的所有人都是报恩的对象,武松以结局表现了作者对报恩思想的否定。  相似文献   
73.
74.
中国发展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 所谓战略机遇期是指国际和国内各种因素综合发挥作用而产生的、能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非常好的机会、这种机会不可以再次出现和复制、对这种机会的把握可以对国家的历史命运产生极其长远和深刻的影响的特定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75.
柴欣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1-114
王熙凤和思嘉丽分别是东西方小说的“女强人”形象代表,她们为权力而奋斗的故事是“女强人”的成功之道。性格的差异和手段的不同,使她俩有着不同的命运,她们的形象也闪烁出不同的光芒。通过分析两者的性格和命运来探讨她们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76.
从印象主义的角度出发,在主人公苔丝与景物的对比关系中诠释她的命运变化,以体现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独特的洞察力和审美视角,以及他对苔丝悲剧命运的艺术化体现。  相似文献   
77.
方方近期的作品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现实生活中女性严酷的生存环境,以及生存于其间的女性心灵深处的困惑、痛苦与挣扎,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从侧面反映了男权社会重压下的女性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8.
刁世存 《天中学刊》2004,19(6):15-21
人道主义思潮随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兴起而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从“五四”时期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到20年代末期人道主义思潮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以至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被当作革命思想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和责难,再到80年代初,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人性、人道主义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并在学术界形成广泛的共识,人性、人道主义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历程。人道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轨迹,折射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79.
教育培养人和用知识来培养人,这就是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然而,教学的问题就出在这个起点上.我们是否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是否用真知来培养人?这几乎是全部教学问题的根源.其中,真知问题具有先在性,因为,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加工处理以及对待知识的态度直接关系到知识与人的关系、人在教学中的命运以及教学对人的命运的影响.的确,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实际上,学生的人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具有人性化意义的知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0.
《伤逝》与《寒夜》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知识分子问题的双璧。鲁迅和巴金在作品中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命运的描写和思考,达到了各自时代的高度。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作品所涉及的知识分子问题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而且揭示问题的方式——组织矛盾冲突的形式也有很大的相似性,从而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这使我们能够通过对其中一部作品的研究来加深对另一部作品的理解。通过这种互为参照的方法,可以从作品中读出启蒙主义的局限,女性解放的悖论,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等。近期,我们组织博士生进行了一次《伤逝》与《寒夜》的专题讨论,讨论后由主持人对主要的观点进行了综合归纳,再分头撰写文章。现在把成果发表出来,以表达我们对鲁迅和巴金这两位文坛巨匠的敬意和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