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58篇
科学研究   83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111篇
综合类   86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北京紫禁城建筑艺术的文化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紫禁城是我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最高典范,她不仅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的一件珍品,而且在人类文化史上也是有代表性的文物。其建筑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暗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这就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宗法礼制和阴阳五行。  相似文献   
32.
一、学习“天人合一”观,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区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讲的是人要知天,顺应自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纵观中华传统文化,从先秦到明清,我国大多数思想家、哲学家对天人关系都有过不少论述。其中有代表的是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苟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制天说”;  相似文献   
33.
天人合一”究竟“合”到哪里去呢?是人“合”天,还是天“合”人呢?道家主张“合”到“天”即大自然那里去.据此形成“以人为本”或“自然中心论”的理念.有的往往把“人”理解为“自然人”;儒家主张“合”到“人”那里去,据此形成“以人为本”或“人类中心论”的理念,有的把“自然”理解为与人合一的“自然”,有的则理解为与人对立的“自然”。儒家对处于本位和中心地位的“人”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孔子所说的人指抽象的泛爱的“仁人”,而他的一些传人们又多半把这种“仁人”加以改制,蜕变为“官人”,“天人合一”即要“合”到“天子”、“君主”或“皇帝”那里去,所谓“朕即国家”。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解和处理天人关系问题上,强调“以人为本”,同时又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4.
《道德经》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是一本颇有影响力的书,自问世以来,很多思想家对其有过深入细致的探讨,但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道德经》中也有其不变的思想精髓,这些思想精髓构成老子"道"之永恒理念并值得当代人认真研究、深入思考,以挖掘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5.
论庄子视野中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坚持从“他人为尊”、与人为善的“以鸟养养鸟”人格立场出发,追求人格的完善、独立和自由。庄子认为,要真正实现人格的完善、独立和自由,就必须挣脱物质和人身的依附关系,过平易恬淡的生活,不因所谓人生的辉煌腾达而改变自己高洁的志向,也不因生活窘困而变得庸俗不堪;并且,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参透生死,依据自然的内在法则傲立于天地之间,从宇宙大道的立场观照死,从而达至内在与外在、天与人的和谐圆融的审美理想人格。庄子审美理想人格不是现实人格的简单复制或摹仿,它导源于、却又超越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格,这本身彰显了庄子某种积极“入世”的对于社会民生困境与出路的深层关切。  相似文献   
36.
中国文明是从内部因素和理性的推理来求证世界,西方文明是从外部因素和实践的求证来理解世界。因此,决定了它们各自传承延展的思想文化内容和特征不同,导致了生长在不同地域与社会关系、文化氛围中的中西方人对生命和人性的本质理解之描述也就必然出现差异,进而决定了文学艺术与影视艺术在追求与表现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7.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正陷入越来越深重的精神生态危机之中。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化”,使人类失去了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另一方面,技术理性的扩张与异化,造成了技术对人类精神的全面控制和奴役。老庄“天人合一”、“道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技艺和精神相辅相生,对解决当代人的精神危机具有极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古人人定胜天、物极必反、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结合人类的发展,提出以天人合一的思想去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见解,旨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39.
房地产广告独特的商品形式,使其一开始就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中国消费者所独有的传统文化心理也不可避免地在房地产广告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从文化的角度去挖掘中国房地产广告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广告创作者把准中国消费者的文化脉搏,使经济得到文化的浸润,文化得到经济的资助,最终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40.
艾曙光 《留学生》2011,(5):39-39
儒学传统核心价值归纳起来即:“天人合一”的和谐观;“正诚规格”“修齐治平”的道德观;“仁者以万物为一体”的道德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生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德责任。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源泉和根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构建对内形成凝聚力,对外形成吸引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