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58篇
科学研究   83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111篇
综合类   87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传统哲学自王船山以前,一直坚持“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因此,人之超越自身和“器物”去寻找更高的价值,本身并未超越到人和“器物”之外去,而是融通天人的一种“内在超越”.这种天地境界让传统中国人安然恬静地生活了几千年,但主体精神的缺失和自然科学的缺位,却成为制约现当代社会发展的一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2.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形骸透松,精神昂扬,笑面悦目,旷达驱郁。纤毫张合,百脉畅通。意动气随,神引身行。由里及表,下带上动。  相似文献   
73.
刘启恕 《语文天地》2011,(17):62-63
祖国、江山、苍生三者往往联系在一起,彼此命运、遭遇息息相关,提起其一,必然想起其二。"割据江山,拓土万里"是封建统治者孜孜所求;"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乃封建帝王至高霸权。江山在掌,苍生受蹂躏,江山也为之变色,这是有志者所不愿见到的!"美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史记·孙子吴起列  相似文献   
74.
中国文化经历了20世纪的重创剧痛之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构建新的文明形态。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越来越清晰地发现,后现代文明应该是传统与现代的互补。毋庸置疑,我们要发挥传统的用途,但是必须建立在对传统的正确解读上,否则即是对传统的滥用。然而,现在有些人对古代一些概念、原理存在着误读。本文拟以“天人合一”为例,试做一个简单的剖析。  相似文献   
75.
中国古代海洋意识中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具有强烈的本土文化特征。本文试从审美欣赏体验、天人合一思想、宇宙时空观念、内在超越意识以及开放进取精神这5个方面进行挖掘和审视,以期增强人们的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76.
浅析谢赫"六法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赫“六法论”中“六法”的基础和核心是以辩证象形思维为特征的天人合一认识论。作为一个艺术体系,它独立于科学之外,表现出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价值和品格。  相似文献   
77.
刘济源 《武当》2007,(10):47-48
中国传统的风水学,体现的是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其中包含很多科学内涵。但在历史上,由于鱼目混珠的情况相当普遍,加上社会上很多人不去探知这方面的内涵,往往造成一些人的误解,一概称之为迷信。但当今《易》学的兴起,风水学也重新被人们再认识。本文作者乃武当山周易研究会成员,他在继承传统风水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多门学科理论,在实践中探讨验证风水学的科学性,并总结出自己一家之言。希望此文能对广大读者认识风水学有所帮助,更希望有不同见解发表,以使"风水"这门学科能向科学、健康的道路发展前进,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78.
中国山水画作为山水美的艺术表现,它的早熟首先是以中国人的“天人合一”基础上早期形成的对于山水自然美的审美欣赏作前提,其次是山水诗的早熟作了它的先导,而从绘画本身来看,人物画、佛教壁画中的山水背景更从审美和技法两个方面促成山水画的分化独立和完善成熟。  相似文献   
79.
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差异与互相补充进行分析,从天道与人道之互补、入世与出世之互补、阳刚与阴柔之互补、对生命价值不同看法之互补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儒道互补对中国武术人文精神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0.
境界:自然与至善 治学、从艺的最高境界是“自然”,如行云流水,任意所之。这是学者、艺术家对研究或创作的对象有了深刻的领悟和洞察,对其本质、规律、情性、演变了然于心时,达到的一种物我相通、天人合一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