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4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2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吴丹  赵江 《中国出版》2015,(6):32-34
在互联网时代下由于破碎化的时间带来的社会阶层的多元裂化,最终导致广告传播方式的变革和微电影广告的出现。微电影广告的传播主体是品牌广告的发起者,其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传播:一种是借助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等形成关系网络,最终形成裂变式传播;另一种通过微博等方式进行传播,与复杂网络信息的传播模式相同。这两种传播模式相互补充,为微电影广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2.
王东 《传媒》2015,(7):59-61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兼具商业与艺术双重特性的微电影广告逐渐发展为广告营销的新模式.借助电影的拍摄手法,将品牌理念融入影片中,于无形中对受众产生影响,是微电影广告常用的表现手段.本文主要就微电影广告的营销模式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微电影广告传播内容与传播渠道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从创意创新、内容组构与拓宽渠道三方面阐述微电影广告营销模式的发展策略,以深入挖掘微电影这一新型广告营销模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微电影新解     
凌瑶  金振邦 《传媒》2015,(11):64-66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微”一度成为流行的代名词,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访谈”“微店”“微吧”“微讲堂”大行其道,掀起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时代潮流.在此,笔者通过对时下常见的微电影界定方式进行分析,探讨其合理性,并从文化的角度阐释“微电影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微电影是近年来在电影和电视剧艺术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电影艺术,因为其制作成本较低,制作周期短、时效性强,更贴近大众生活等特点,受到大学生爱好者的广泛热爱。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借助微电影这一载体,充分挖掘校园资源,把抽象的理论化为鲜活的故事,有效传播正能量,让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鲜活起来、轻松起来。  相似文献   
15.
微电影具有成本低、传播途径多、形式灵活等特征,在承载、传播地域文化等方面有着生产快、传播广、形象立体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微电影作为新型视频制作和传播方式,能有效改进普通DV的不足。图书馆使用微电影方式有利于宣传及推介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文章以获得第十届IFLA图书馆国际营销奖一等奖的清华大学图书馆视频项目"爱上图书馆"为例,分析了图书馆微电影特征,并总结了图书馆微电影的制作策略,主要包括明确创作目的、围绕创意讲好故事、围绕微电影特征提高作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陈小娟 《出版广角》2015,(11):100-101
本文从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和主题呈现等方面分析微电影创作的艺术特性,从摄制技术的模板训练、剧本创作的集体训练两方面对微电影的创作训练进行探讨,以期为推动微电影的健康持久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微电影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一大批各种题材的作品抢滩影视媒体和各大网络。由于缺乏引导,加上微电影创作队伍的“草根化”,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许多微电影作品存在追求感官刺激,身体叙事过度、语言粗俗等媚俗化倾向。为了使微电影创作能够沿着一条健康的道路发展,面对微电影创作在取材、艺术表现和语言运用上的种种媚俗化倾向,必须加以批评引导。只有克服媚俗化倾向,中国的微电影创作才能跃上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学英语学时缩减和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课堂外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凸显。作为数字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微电影借助各种移动新媒体和网络平台传播,其三“微”特征、全民参与性和超强互动性等特点符合大学生的价值偏好。从微电影叙事特征和传播特点等方面分析其在提高大学生课堂外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酝酿了"微文化"的产生,而微电影成了微文化背景里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表达了微文化的经验与价值判断,本文里要重点探讨在微文化语境下微电影的话语空间意义,从微文化语境以及话语权等层面,分析微电影扩大了民众的文化权力,为当前文化整合的态势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