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138篇
科学研究   93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134篇
综合类   32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38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 毫秒
71.
客自远方来     
多年前,我的一位表舅从老家浙江第一次来到贵阳。时值改革开放初期,正是百废待兴,万物初荣。我这位表舅凭着自己的几分审时度势的聪明劲,一举成了当时人人景仰的万元户,人富了自然春风得意,跑到我们贵阳作巡回演讲来了。表舅在妈妈的兄弟姊妹里排行最小,和我们兄妹年龄相差也不大,  相似文献   
72.
73.
74.
东南大学作为20世纪初中国第二所国立大学,建立伊始就在教育和社会的交叉上建立密切的联系,非常明显地呈现出受美国办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的宗旨指导下,东南大学开创性地确立了中国大学社会服务的职能;多样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不仅走出了一条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高教快速发展之路,而且顺应了当时教育平民化的需要,推动了教育平民化运动。但是东南大学的教育推广活动在给我们提供许多经验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思考:适度的超然和坚守,应成为大学正确处理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态度和立场。  相似文献   
75.
一、中国大陆低龄留学现象越来越普遍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为学习先进技术,在1950年~1965年间向前苏联、东欧、朝鲜等20多个国家共派出10698名留学人员;另外,国家出于培养翻译等专业人才的需要,同时也向个别西方国家派出少量留学人到。1978年以后,我国的出国留学活动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国家或单位公派留学作为唯一途径发展到自费留学数量占据绝对多数。2010年下半年以来,从英国本土学生学费上涨以及紧缩签证政策到澳洲货币坚挺、  相似文献   
76.
陶晶孙,中国现代文学家,其在日本的影响胜于中国。针对日本战后文学及社会对战争罪责的“暧昧”态度,陶晶孙在一本《给日本的遗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社会中的“暧昧”情结,批判了日本国民的劣根性,让日本学界汗颜和警醒。伊藤虎丸评价陶晶孙,说他的批评是从文化根底上,对战后日本进行的“全方面的思考”,是值得日本学界尊敬和信服的。  相似文献   
77.
金宝山 《收藏界》2011,(3):107-109
1500件辛亥革命首义和民国初期文物,由江苏无锡人沈良富、沈汉生父子两代人秘藏了七八十年。近年破壁公开展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日前,“辛亥革命文物展”在上海孙中山先生故居纪念馆揭幕,数以万计海内外人士前往参观,有人留言:“司马迁用《史记》留住了历史  相似文献   
78.
"外文局外宣业务范围广,外宣实践经验丰富,为我国早期书刊外宣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经验应该让更多的外宣从业者分享。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提供一个总结、交流经验的园地。"现年72岁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前副主  相似文献   
79.
人道关怀摄影兴起于战争时期。却于战后大放异彩。作为摄影界主流,人道关怀摄影于其盛行之时兵分三路,各具风格。其最初,由爱国摄影家组成的“法国人道关怀摄影”,肩负稳定、重建祖国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其后,以巴黎和纽约为基地,扩展到世界范围的“马格南摄影通讯社”,更为关注重大历史事件,“四海一家”的达观是其标志风格;1955年,  相似文献   
80.
宰滢瑛 《考试周刊》2012,(1):112-113
在我国,整个中学阶段英语课多达近千课时,但很多学生在临近高中毕业时仍然听不懂、说不出、读不顺、写不对,所学的英语基本派不上任何用场。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情况呢?通过全面深入的反思,我们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界崇尚苏联凯洛夫"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育学理论,盲目照搬国外的外语教学方法,英语课上教师"详讲知识、细抠语法、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学生被动地接受灌输、强记硬背教材内容,造成了听说方面的"聋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