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92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艺术接受中的想象是十分活跃也是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依照想象的心理特点,艺术接受中的想象一般不抛弃激发想象并大致规范想象的性质和范围的艺术原型。因此想象的结果总包含有艺术原型的某些因素,如鲁迅所说,读小说想见的人物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但想象又毕竟是一种创造新形象的活动,因而艺术接受中的想象又不是对艺术原型简单的再现和复制,同时也有接受者的过去经验和记忆表象的重组和再造,结果亦如鲁迅所说,读小说时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  相似文献   
52.
王宝 《教学月刊》2008,(4):19-21
维特根斯坦认为,理解一个表达式就是知道如何使用它。这从理解和接受者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语言的意义在于它的使用”这个命题。学习英语语言就是培养该门语言的语用能力的过程。语用能力即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可简化为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训练归根到底是为了综合语用能力的提高。综合语用能力主要表现在交际的理解与表达中,  相似文献   
53.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多以第三人称展开全知叙事而缺少第一人称叙事,与西方同时代小说及中国文言小说比较而言这是比较独特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既有小说艺术本身的原因,也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不无关系。白话小说中的叙述者、接受者及被叙述者的特定性当是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4.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由原有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他们的思维由此变得活跃,想象也变得十分丰富,课堂上常常能“突发奇想”,进发出十分灿烂的智慧火花.面对这些“稍瞬即逝”的课堂资源,如果我们教师能成功地“捕捉”并合理地利用,常常可使得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且意义深刻.  相似文献   
55.
教学中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实践表明,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  相似文献   
56.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前提 现代化的数学模式主要的特征就是师生的角色转变,教师要从以往的讲解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发表见解的聆听者,学生要从以往单纯的机械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讨论、自主探究的小主人,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  相似文献   
57.
交互式教学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和伊利诺斯州大于1984年开发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国内也译作互惠式教学.它主要运用预测、提问、澄清和小结四个策略进行阅读教学,通过师生(或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和其他学生)间的对话,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我监控水平.在对话中围绕所学知识,教师和学生轮流充当老师的角色,教师在学生开始学习时发挥支架作用,然后逐渐撤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使学生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动者.  相似文献   
58.
好心有好报,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信奉的道德信条,可从古至今从不缺忘恩负义的人,这些人就是人们常说的"小人"。曾经,有一个年轻的歌手捐巨款助  相似文献   
59.
蔡玮 《科学教育》2005,11(4):12-14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精确有效地掌握知识,对信息的加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应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应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师在提供知识信息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怎样加工信息,并将信息长久地储存在大脑里。正确的信息加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笔者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0.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学习是学生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它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实现知识的建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不应被等同于知识的简单汇集,而应被看成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既然学习数学新知是一种在原有数学活动经验上的再创造性活动,学生应该觉得学习数学“好玩”、“好奇”,并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兴趣.在有些时候,学生在学习数学新知识时并不缺少必要的旧知识与经验,但依然觉得数学异常难学,甚至“不可理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很好地挖掘与构建学生知识结构中原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知识的自然生长.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数学》(必修1)第二章“函数”的一些教学心得,并附以自己的一些思考,谈谈数学活动经验的要义及如何构建数学活动经验.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