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教育   1955篇
科学研究   65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20篇
综合类   120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00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本体在建设具有语义信息的网络学习资源中具有重要基础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课程知识本体的结构,随后提出了教材中自动提取课程知识本体的方法,并以"离散数学"教材为例,在GATE中实现了课程知识本体自动提取。  相似文献   
82.
结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重点对档案领域本体的构建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提高档案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同时给出了具体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83.
比喻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喻词都齐全的,比如甲像乙;暗喻喻词是是、为,比如你是红花,我是绿叶。借喻则是本体、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比喻的事物即喻体。比如下面故事里的这副对  相似文献   
84.
"回归本体"和"当下关怀"的实质包涵了古代文学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回归本体"应包括观念的回归、文本(原典)的回归和方法的回归;"当下关怀"要排除庸俗社会学的干扰,也不应媚俗。古代文学研究应该从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中为"当下"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85.
科学实在论是现代科学主义重建形而上学的一种新形态。塞拉斯肯定科学影像优先 ,建立理论实体存在观 ,从科学理论角度重新讨论了人类认识的基础 ,充且肯定了形而上学因素特别是本体论在科学理论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6.
成中英教授提出的“本体诠释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的意义。他运用自己创立的“本体诠释学”成功地诠释中国哲学的宇宙本体“道”。他的诠释开启了对中国美学本体“境界”的理解。境界即道有显现。中国美学认定的“美在境界”,究其根本也就是“美在道”。道的生命性、有无统一性、关系性、心智性及整一性都通向境界。  相似文献   
87.
湖南广电的超常规发展引发了"湖南电视现象",主要是由于能动的观念、人才的张力和文化的底蕴等因素的作用;当前应进一步攻破难点,乘势打造扩张型媒介航母.  相似文献   
88.
夏衍的《包身工》里有一段字历来被人们引用和称道:“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样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的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迫着做工”。这段字在许多作中被认为是三个比喻,这种说法不够准确,应为两个比喻。  相似文献   
89.
张西立 《教学与研究》2001,42(12):33-37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其本质来讲是反对并力图超越任何封闭、僵化的哲学体系的 ,是坚持一种始终能动地面向现实生活和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真正开放性思维方式的。这种以人类实践活动为“根据”的“辩证思维”或“理论思维” ,其思维方法既是实证的 ,又是思辨的 ,是本体与方法、经验与理性等的高度统一。可以说 ,“辩证思维”或“理论思维” ,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以往一切旧哲学的世界观的本质规定性所在 ,同时也是我们得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自然界”、“共产主义”等基本范畴的科学方法论的要害所在  相似文献   
90.
亚洲法治社会建构与发展的理念追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中国以及亚洲法治社会的建构与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研究其主体主观层面的“理念追求”,对于“理念”和“理念追求”概念的哲理解析,是本论题法哲学实体内容法理分析的必要前提,而本所谓亚洲法治社会建构与发展“理念追求”的实体内容应当包括三个层面,即“法治本体要件的原则理念”,“法治社会建构与发展的策略理念”和“化与法化发展的战略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