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72篇
科学研究   31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现实是在一定程度上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换来的经济效益,导致我国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上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更好的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应用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才能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修复,为人类构建和谐安定的生态环境贡献绵薄之力。因而本文就基于生态视角下的环境监测的定义、内容以及技术进行了浅谈。  相似文献   
62.
一、项目背景 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矿产资源的开采历史悠久,开发强度大,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十分突出。采矿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底数不清,影响了政府部门对矿山环境的监督管理和决策制定。因此,在国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下,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2年启动了以省为单元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计划项目,这是我国首次系统和全面地对所有矿山进行地质环境问题摸底调查。  相似文献   
63.
根据"环境监测"课程的特点,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手段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4.
结合实际,谈谈县级监测站水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65.
近几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也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对环境的监测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技术基础。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能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恢复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笔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的国情现状,论述了环境监测问题与未来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7.
环境监测数据的审核是把好环境监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达到"五性"质量指标的监测结果,才是正确可靠的。文章对环境监测数据审核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叙述,并对艰苦偏远地区监测数据审核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8.
薛生国  刘恒  黄艳红 《教师》2010,(26):63-64
依据“环境监测”的课程特点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教学内容进行“合、删、增、分”,教学方式采用“直观教学法、交融教学法、设计式教学法”相结合,鼓励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9.
依据"环境监测"的课程特点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教学内容进行"合、删、增、分",教学方式采用"直观教学法、交融教学法、设计式教学法"相结合,鼓励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0.
环境监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关组份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