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05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教育   63103篇
科学研究   4567篇
各国文化   551篇
体育   2579篇
综合类   2169篇
文化理论   841篇
信息传播   7937篇
  2024年   312篇
  2023年   1287篇
  2022年   730篇
  2021年   945篇
  2020年   873篇
  2019年   975篇
  2018年   542篇
  2017年   874篇
  2016年   1053篇
  2015年   2008篇
  2014年   5456篇
  2013年   5180篇
  2012年   6088篇
  2011年   6797篇
  2010年   5668篇
  2009年   5442篇
  2008年   7330篇
  2007年   5354篇
  2006年   4375篇
  2005年   4272篇
  2004年   4435篇
  2003年   4063篇
  2002年   2672篇
  2001年   2019篇
  2000年   1434篇
  1999年   418篇
  1998年   268篇
  1997年   233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3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神游书法     
施麒俊 《教育文汇》2003,(12):36-37
今天网络时代谈起这个话题似乎落伍、守旧而不合时宜。汉字输入法的不断发明逐渐改进了方块汉字的命运,承载了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汉字才免于不断衰竭灭种的可能。从汉字到书法的转变来说,纯艺术性取代了实用性,书法变成了阳春白雪。在普通人眼里,书法变成了没有意义的东西,远没有电脑的各种字体来得快捷而规范,文房四宝成了附庸风雅的摆设和博物馆仅供品赏的展品,书法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李峰 《体育师友》2002,(4):32-33
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不竭之力。现代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那么,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15.
新课改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它在重视人道主义、创造性、学生的主体精神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精神,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尝试将上述理念引进课堂,以期引发课堂教学中实现“四个改变”。  相似文献   
116.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本身就是发展的科学,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它体现的就是时代精神、创新精神。创新是新闻的灵魂,所以新闻要想做到与时共进就要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7.
论竞技运动训练中的人文精神关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目前的竞运动训练体系价值目标与奥林匹克运动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的背离,以及由此造成的运动员的异化,指出目前的竞技运动训练体系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本文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初探竞技运动训练的应然模式。  相似文献   
118.
西岭的四季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在于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此有独到的阐述。“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  相似文献   
119.
《对外大传播》2004,(4):28-31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是为了推动中国的人权进步,两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改革开放为人权进步创造了条件,人权进步为改革开放增添了动力。如果把两割裂开来,以为中国只注意发展经济而忽视人权保护,这种看法不符合实际。正如贵国前总统罗斯福曾指出的‘真正的个人自由,在没有经济安全和独立的情况下,是不存在的’,‘贫无自由’。”这是2005年12月1O日国际人权日时,温家宝总理访问美国,到哈佛大学参观后演讲的内容。这篇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章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中国人权的进步,给国际讲坛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下面全刊出,以飨读。  相似文献   
120.
赵静 《图书馆论坛》2006,26(1):207-208
1992年盛夏,四川大学图书情报学系毕业的我,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怀揣无数梦想和期待,与那个时代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享受着国家给予天之骄子分配固定工作的优越待遇,来到了四川建材学院。不曾想那时迈出的这一步,让我一呆就是13年,我的命运与图书馆的发展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成长与成熟的温床滋生出一段段剪不断、理还乱,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图书馆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