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41篇
  免费   816篇
  国内免费   1581篇
教育   45632篇
科学研究   17090篇
各国文化   126篇
体育   5394篇
综合类   3938篇
文化理论   287篇
信息传播   6471篇
  2024年   542篇
  2023年   2271篇
  2022年   1695篇
  2021年   1986篇
  2020年   1959篇
  2019年   1870篇
  2018年   1073篇
  2017年   1602篇
  2016年   2001篇
  2015年   3033篇
  2014年   5517篇
  2013年   4674篇
  2012年   5028篇
  2011年   5567篇
  2010年   5101篇
  2009年   5183篇
  2008年   5886篇
  2007年   4803篇
  2006年   3577篇
  2005年   3103篇
  2004年   2420篇
  2003年   2283篇
  2002年   1908篇
  2001年   1577篇
  2000年   1327篇
  1999年   736篇
  1998年   428篇
  1997年   381篇
  1996年   290篇
  1995年   245篇
  1994年   216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体育无形资产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体育无形资产的概念,从体育无形资产的授权性及交易的安全性方面分析体育无 形资产的特点,并对体育无形资产的经营管理进行经济学分析。建议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与体育 无形资产相关的法规政策,从而正确引导我国体育无形资产的经营开发。  相似文献   
82.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主旨是要通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因而中考要渗透新一轮课改的理念。辽宁省2003年中考物理试题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尤其注重探究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应该说对今后的教学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3.
社区体育本土化发展论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社区体育工作开展不平衡的现状,有必要对社区体育本土化发展的问题作以探讨和分析.社区体育本土化的目的在于增进社区体育发展对本土性社区体育工作的认识;在于增进社区体育在本土社会的广泛开展;在于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区体育方法;在于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区体育理论.社区体育本土化还具有整和性、普遍性、差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84.
民族体育的特征、功能和传播方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民族体育的性质是一种初级文化。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活动形式简单、粗糙;内涵鲜明、生动;地域特色浓郁。其基本功能是娱乐;教育;整合。其传播方式主要有:文化同步的发展;使民族体育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沟通;文化交流使民族体育之间进行着有意识地融合;民族生产力的发展,形成对异族体育文化的接受。  相似文献   
85.
86.
87.
高海波 《当代传播》2001,1(6):64-6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权力开始转型,公、私两大要素发生分离,公共领域这一崭新的舆论空间带来了新的舆论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舆论提出了公共性的要求,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表达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大众传媒成为主要的舆论手段,基于上述变化,本认为,我国当代社会舆论已具备公共舆论特征,并将导致舆论学研究的转向。  相似文献   
88.
课堂管理问题伴随班级授课制而产生,长期以来普遍且持续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当代课堂管理正由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管理向以激励为特征的现代管理逐步演变。以人本主义与行为主义的整合为理论基础,以课堂秩序为立足点,构建的现代课堂管理基本模型,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师范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9.
90.
通过对中学教学中若干例题特征的观察、分析,条件的适当转化,说明了如何巧解妙证一些数学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