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447篇
科学研究   111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60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3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901.
罗素对亲知作了开创性研究,凯农立足于波兰尼默会认识论的识度,对亲知论作了出色的发挥,阐发了一种波兰尼式的亲知论。波兰尼式的亲知论对亲知的直接性(1) 亲知对象(2) 亲知主体(3)以及亲知和命题性知识的动态关系(4)的阐述,超越了罗素的亲知论。作者赞赏凯农的工作,但认为他在论理上亦有不够通透之处,对有关概念关系的分析不够充分。从理论上说,要证成亲知是默会认知的一种重要形态这一主张,须对感知性亲知和概念性亲知、原初性亲知和扩展性亲知作一番概念分梳。  相似文献   
902.
约翰·洛克是欧洲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西方近代经验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是极其丰富的,从而为他赢得在欧洲哲学史上盛誉的是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思想。洛克在他的巨著《人类理解论》中系统地、深入地论述了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思想。洛克认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15世纪中到16世纪西欧哲学——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形成的历史追溯。第二,十七世纪的英国——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形成的肥沃土壤。洛克作为英国经验论的集大成者,其理论的形成是在英国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洛克的认识论认为知识的确定性是贯穿洛克认识论的主线。洛克认为,探求明白的、确定的知识,仅靠对理性或观念的考察是不能获得的,还要转向对语言的分析与批判。洛克对知识确定性的探讨,目的在于对人生确定性的探讨。因此,文中把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1)认识主题能力的分析;(2)观念知识的探究;(3)语言的理解分析。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对近代英国经验论发展的影响。(2)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对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和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发展的影响。(3)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康德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3.
第二国际时期,卢卡奇相对于机械唯物主义者的论调,采取了与他们相反的逻辑和立场,以积极的态度呼吁改变现实.相时于庸俗马克思主义者这是对历史必然性的"反动",历史必然性是引导无产阶级的基本路标,不是客体化了、神圣化了的上帝--无产阶级只能在上帝(历史必然性)的脚下仰视着上帝,等着上帝施舍的、被动的忠诚教士."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1][21]当然,<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的理论逻辑和论点存在着混淆与模糊,本文拟对历史必然性和当下的感性实践之间的关系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904.
蔡仪的文艺思想特别强调艺术对现实的反映,可是其建立在认识论基础之上的文艺思想,情感与具体概念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这是其理论自身存在的无法调和的矛盾。只有从认识论与伦理学统一的角度理解艺术,艺术创作中的认知与情感问题才能得以合理阐释。  相似文献   
905.
906.
"大跃进"运动是建国以来经济领域的一次大规模、急于求成、狂热冒进的运动,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大失误。发动大跃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毛泽东的赶超思想、心理与现实的反差、自力更生的信心与不平衡的认识论对大跃进运动的发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7.
908.
本论述了朱熹和陆九渊在“鹅湖之会”和书信往来中关于治学问题(实质上就是认识论问题)、“无极”“太极”问题(实质上就是本体论问题)的论辩,指出了二在哲学思想上的意见分歧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09.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分析如何上好化学课,提出了要加强实践性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突破感性认识局限,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实际运用,巩固和发展知识等观点,为上好化学课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10.
本通过考察“游戏”概念在认识论和存在论两种不同视域下的涵义,指出随着视域的变迁,“游戏”概念的涵义发生了改变:即从主体的自由转变为一种艺术存在的方式,同时指出这种涵义改变的背后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跃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