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142篇
  免费   1132篇
  国内免费   1807篇
教育   120123篇
科学研究   20792篇
各国文化   139篇
体育   6204篇
综合类   5481篇
文化理论   907篇
信息传播   13435篇
  2024年   948篇
  2023年   3682篇
  2022年   1854篇
  2021年   3044篇
  2020年   3134篇
  2019年   3271篇
  2018年   1698篇
  2017年   2946篇
  2016年   3891篇
  2015年   6485篇
  2014年   12977篇
  2013年   10431篇
  2012年   12239篇
  2011年   12290篇
  2010年   10940篇
  2009年   10484篇
  2008年   12069篇
  2007年   9988篇
  2006年   7615篇
  2005年   7438篇
  2004年   7951篇
  2003年   6509篇
  2002年   4805篇
  2001年   3632篇
  2000年   2433篇
  1999年   1029篇
  1998年   658篇
  1997年   521篇
  1996年   418篇
  1995年   376篇
  1994年   302篇
  1993年   234篇
  1992年   249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68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之后,许多教师和研究人员都在学生评价方面展开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许多经验,提出和尝试了一些新的评价措施和方法。档案袋评定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质性课程评价范例之一。一、什么是档案袋评定档案袋评定是一种从实践中涌现出的评定方法。最初使用这种形式的是画家及后来的摄影家,他们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向预期的委托人展示。它所选择或提交的东西,是由出示档案袋的人自己创作的。把这种做法应用到教育上,档案袋评定也是汇集学生作品的样本,但它们的目的和内容,是为…  相似文献   
62.
周忠 《体育学刊》2003,10(4):114-115
通过课程及学生成绩评价系统的改革及教学方式的变化,在体育教育中对本校748名高中生进行了3年的个性培养研究。结果提示个性化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养成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3.
指出《七略》目录体系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形式和内涵双重层面上的整体意识。这种整体观是汉代哲学整体思维的产物,它模铸了后世“依刘向故事”的所有中国古代目录学,成为最具民族特色的一个目录学取向。并在和西方原子分析型目录体系的比较中,讨论了其优劣。  相似文献   
64.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桂平 《安徽体育科技》2003,24(3):82-83,101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从当前国内外体育教学现状、未来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以及体育教学改革中的矛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5.
为加强体育法制建设,更好的贯彻实施《体育法》,本文以学生的体育权利为基点,以促进群众体育的普及为目标,从体育权内涵、学校教育体系中构建体育权制度的原因及可能、学校教育体系中体育权制度的构建设想等方面,对在当前学校教育体系中如何构建体育权制度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6.
67.
21世纪英语教学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的评价体系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等四个方面论述21世纪英语教学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68.
阐述三位一体网络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结构、实施途径及效果。  相似文献   
69.
本文着重分析了新阶层的评价标准、评价依据,及为什么和怎样实现新阶层政治利益等一系列问题,对江泽民“七一“讲话中关于新阶层的命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0.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旧有的“德主刑辅”道德与法制建设的模式显露出一定的不足,因此,我们要建立以法制为前提的“以法护德,德法并举”的新型道德与法制的互补关系,并在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加以贯彻,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