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62篇
科学研究   5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针对一个教师队伍年轻化,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一半以上的学校,如何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使他们逐步成为教学骨干和名师,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实践中,我们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即政治立场坚定,道德素质高尚,业务能力过硬,身体心理健康。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53.
德育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始终。在学校教育中,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54.
武宏伟 《师道》2015,(2):21-23
一、让语文课堂延伸出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1.现在的语文教材太"单一"。目前的语文教材,只是一本名作集,只是教和学内容的载体,真正要教和学的内容是隐藏在课文之中的。面对一篇篇经典的文章,教师要教  相似文献   
55.
一、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效率密不可分 (一)关爱学生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它除传递知识.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之外.还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使其建立健康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正确的审美观点等职责。同时.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教师必须经常学习,  相似文献   
56.
"孝道"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内容,是人们道德行为的生长点。文章论述了将孝道传承与高校德育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分析了二者融合的路径和策略,以期为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7.
58.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习惯。因此,要想使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和道德素质有所改变和提高,就要建立一个综合的德育场。场字本意为处所、场地。场是有形的,如篮球场;有的场看似无  相似文献   
59.
刘书 《小学生》2013,(2):58-58
众所周知,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地位不可替代,高中教育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阶段。所以,做好计算机在高中教育中的创新工作十分必要。但计算机在高中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问题如何解决,将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用一些新手段、新方法来应对当前的问题。一、提高教师素质,选用合适教材教育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相似文献   
60.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国家各条战线上未来的骨干,他们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素质。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总体来说,目前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好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和外来文化对他们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一些大学生队伍中,出现了许多突出的道德缺失现象,对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在充分挖掘和整理现存资料、合理借鉴吸收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