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0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书画大展上万米长卷《渴望圣火》中,一幅《翠竹图》活灵活现,令人十分喜爱。 “两枝高竿多叶,几许柔篁大有柯”,《翠竹图》虽是水墨画,却具很强质感,似青青翠翠,若微风吹来,自当沙沙作响,送一缕清爽沁入心脾。翠竹傲岸挺拔,那神韵风骨,多像当年郑板桥的画!  相似文献   
22.
《浪淘沙·和洪觉范潇湘八首》是郑板桥80余首词作中一组重要的写景抒情词,从此组词作的创作背景切入,继而通过对郑板桥思想性格的梳理,揭示出郑板桥寄寓于此组词作之中的"仕与隐"之矛盾。  相似文献   
23.
王有鹏 《中国教师》2014,(19):51-52
<正>"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郑板桥盛赞竹子谦逊虚心,他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赞扬人的虚心精神和品格。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像竹子一样低首虚心,真正做一名虚心学习、虚心倾听、虚心为人的"三虚"教师。一、学而不厌——做虚心学习的教师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有人问他:"您老在物理学界可谓是空前绝后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然  相似文献   
24.
正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有幅题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主张的是一种曾经繁华、浮躁后的简约、沉静之美。如同这幅题联所提倡的,政治课教学也应在经历一番热闹的改革、创新之后沉静下来,回归教学的本质,返璞归真,构建起简约化的政治课堂。简约化的政治课堂就是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素材及教学语言、巩固练习等教学要素的把握精确,删繁就简,减少不必要因素的干扰,实现政治课教学的优质和高效。  相似文献   
25.
石朝阳 《收藏》2001,(12):69-70
中国在唐代开始出现了专事字画生意的画商。由于当时能向皇上进献名画不仅可以加官进爵,还可以得到大笔奖金,一些精于字画鉴别又有经济头脑的人,便开始专门从事书画的收购与贩卖,从中取利。这便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雏形。  相似文献   
26.
成为你自己     
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流传下来不多的明星县令,无它,其自成一体的书法耳!据说,这个扬州“八怪”打小喜欢书法,临摹历代名帖是每日的必修课。经过一番苦练,小郑的字写得几乎和名帖一模一样,足以乱真。但邻里乡亲和同行专家对他的字并不买账,小郑自己也很着急,抓耳挠腮也一筹莫展,只好比以前练得更加勤奋刻苦,寝食皆忘。  相似文献   
27.
晚清小说十六回本《扬州梦》的主要人物陈晚桥,其原型是“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这篇小说描绘了十八世纪前期扬州社会的众生相和风俗画,比较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小说结构上多用书中人物讲述往事的形式串联故事,故事情节大部分可以从《扬州画舫录》、《板桥集》等书中找到出处。小说中主要描写了三种人:文人、盐商、妓女。盐商和妓女的故事都是从文人口中道出,小说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把握得相当准确。  相似文献   
28.
主持人龙吟:天资聪颖,一生好学,再加上多位名师指点,郑板桥后来终于成为了大师!在本讲中,黄玉峰老师将一一为我们引见多位大儒,他们不仅教给了郑板桥学识,更是在精神气质方面深深地影响了郑板桥。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虽然出生于书香门第,但因家境贫寒,成才之路充满艰辛。他的读书经历,对我们不无借鉴之处。古人重家教,不过即使是父兄学问渊博,一般都要"延师而教"。但郑家饔飧难继,不得不由父亲立庵先生承担起慈父与严师的双重  相似文献   
29.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3,(18):32-33
主持人龙吟:正所谓峰回路转、苦尽甘来,一度卖画糊口的郑板桥.在年届四十之际似乎迎来了转机。他在科举考场上佳音频传,出仕有望。乾隆元年.郑板桥终于成为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读书人希望在考场上崭露头角,以此博取灿烂的前程。即便现在的学生也是如此,更不用说几百年前的清朝学子郑板桥了。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郑板桥大半生都在仕途之路上拼搏。在晚年《自序》中,他仍在说谋求官职"乃是正途",认为科举制度"其理愈求而愈精,其法愈求而愈密"。郑板桥的上述观点多少有些道理。现在,人们把科举制度一棍子打死,不免有些偏激。例如清朝的科举考试,基本上沿袭了明朝的一套规范,分童试、乡试、会试三种,乾隆二十六年以后殿试也成为了定制。童试即童生试,是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所谓"进身之始"。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院试录取者即称  相似文献   
30.
郑板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也是颇受百姓赞誉的清正廉洁的好官;郑板桥为官强调自警之律,注意慎小防小;郑板桥主张止足之欲,在名利面前保持正确的态度;郑板桥心思旷远,爱民助民,为官一身正气,清正廉名,公私分明,不收不送;郑板桥还警示与教育他人正确对待名利,并嘱咐人勿忘寒士家风,在百姓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受到了百姓的拥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