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6篇
教育   357篇
科学研究   32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66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因价格原因,廉价虚拟示波器存在数据采集速度慢、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的速度慢、波形显示反应慢等瓶颈等问题。文章使用A/D转换芯片MAX1002实现模拟量的高速采集,使用USB单片机PIC18F4550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使用DirectDraw技术解决显示速度慢问题。文章详细论述了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02.
Web2.0及其典型代表性软件RSS、维基、博客等为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零成本、零技术的环境和技术条件。Web2.0代表性软件在功能特点、技术优势等方面具有不同的侧重,综合运用它们的优势,构建基于Web2.0的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实施过程模型,可帮助学生有效管理个人知识,为网络环境下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直观、具体的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03.
Web2.0在我国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应用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我国所有省级及省会城市图书馆49所,对其采用Web2.0技术的现状进行调查,涉及到RSS、Blog、Wiki、IM、Tag、Ajax、Toolbar和SNS等在内的10项技术,并对各技术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省市级图书馆还处在Web2.0应用的初级阶段,所调查的图书馆中,超过一半的图书馆使用了Web2.0技术为用户提供服务,主要涉及RSS、Blog、IM、Tag技术,IM的应用最为广泛,Wiki和Toolbar则没有被应用,有近37%的图书馆没有采用Web2.0。从图书馆理念、技术、馆员素质与用户信息素养等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4.
Web 2.0环境下的社会阅读交流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Web2.0环境下的阅读交流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并分析对等阅读交流模式、积累式阅读交流模式、即时阅读交流模式、主动阅读交流模式和社区化阅读交流模式的主要应用及其优缺点,以促进社会阅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5.
介绍Google以及web2.0给传统图书馆带来的冲击,提出联合服务的网络图书馆构想,结合深圳构建图书馆之城的实践经验,展望联合共建、联合服务的图书馆在信息领域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6.
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Web2.0的发展,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问题,给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动力。本文在讨论和分析Lib2.0在信息素养教育的具体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7.
随着网络的普及,多元化的媒体信息服务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应用Web2.0技术的多向化书目推荐系统,通过每个用户的浏览求知过程,以用户个人的思想脉络、浏览痕迹为线索.筛选出最适合的图书种类推荐给用户,创造属于用户个性化的网络图书目录.本文结合国内外网站实例,介绍该系统特色功能,分析系统现有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探讨了该系统与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8.
Web2.0环境下图书馆用户参与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Web2.0环境下图书馆用户参与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影响用户参与的三个方面的因素,构建了研究用户参与度的模型,并尝试在用户行为层面上进行用户参与度的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9.
当前信息服务呈现多元化特点。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分析了数字化时代各种信息服务的重要程度,阐明了数字资源服务及传统文献资源服务仍是目前主流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10.
总结了“可获得性论”独特之处以及围绕这个理论的学术争鸣,指出Web2.0时代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挑战。从可获得性论的基本过程出发,认为可获得性论原定义假设用户需要的知识单元不言自明,是不确切的。提出“用户需要的知识单元在文献群中的可获得性”,作为可获得性论的新定义,并对新定义作了一些基本分析。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