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3篇
教育   30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司马谈作史,初唐时提起,之前并无此说。此后直到清代以前,学者只凭想当然,予以断定。清人方苞、俞正燮等根据对《太史公自序》的理解,从《史记》中寻找司马谈遗文,开考证之先河。王国维根据《刺客列传》等三篇的赞中提到公孙季功、董生、他广、平原君子俱与“余”有交往,而此数人行辈“远在司马迁之前”,推测文中的“余”是司马谈。以顾颉刚为代表,后世学者据此认定司马谈作史,并不断推衍,持论也更加肯定。其实,此说立论的文献依据有问题:其一,《太史公自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其中的“先人”所指并非司马谈,而是世为史官的司马氏先祖和孔子。其二,“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只能是司马氏先祖和孔子“所次旧闻”,并非司马谈作史之断限,更非《史记》著述的目标。其三,即使《刺客列传》等赞中的“余”就是司马谈,也不能证实司马谈作史,而只能说明司马迁引父语入赞,班固著《汉书》即依此例。总之,“司马谈作史”说,因文献不足征,只可存疑,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52.
顾廷龙先生在目录版本学、文献学、图书馆学及文字训诂学方面成就卓著。  相似文献   
53.
胡适与北京大学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资金筹措、人才选用、藏书捐赠几个方面介绍了胡适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认为他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百余年历史中贡献较大的一位名人学者。  相似文献   
54.
顾随先生曾提出以白话表现新精神开拓新意境的词学主张,并以毕生的创作来实现这一目标。他的词擅长使用新的语言和新的句法表现当代人的思想感情和日常生活,增强了小词的气势和力量,并以否定式和象征的写作手法建构了具有北方地域色彩的新奇意境。  相似文献   
55.
《乌古斯传》是维吾尔族与突厥语诸民族著名的英雄史诗,也是古代维吾尔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该史诗进行解读,分别从史诗的叙述视角、矛盾叙事中揭示女神背后隐含的男权观念。  相似文献   
56.
<古愚老人消夏录>十七种六十卷,清汪汲撰.该书研治经史词曲,内容丰富,各家书目多有著录,是流传颇广较为重要的一部丛书.然而关于其作者汪汲,各书记载多语焉不详,特别是汪氏里籍,各目所署竞多至七种.论文从原书及各地方志入手,对其里籍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57.
顾广圻被誉为“清代校勘学第一人”,他的古典目录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不校校之”原则、校勘方法、重考据与宋本、版本目录、及“唯无自欺,亦无书欺。存其真面,以传来兹。”的态度,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58.
博学鸿儒科是康熙帝笼络明遗民的一项政治策略。虽然从表面上来看,这次特科考试在笼络明遗民这一目的上并未取得显著效果,但以康熙十八年博学鸿儒科为转折,明遗民对清朝政权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明遗民心态的变化,使得大明江山丢失了最后的"领土",清朝最终统一了中国。  相似文献   
59.
"扮古事"是梅州五华县中南部地区长久以来流行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大型民俗活动,它对当地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目前已列入五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五华扮古事至今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关注,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更好地认识梅州传统客家民俗文化和乡村社会,都将起到一定的助益作用。  相似文献   
60.
李云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3):42-45,48
顾随先生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词学大师.他曾提出以白话表现新精神、开拓新意境的词学主张,并以毕生创作来实现这一目标.其词擅长使用新语言描写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并以真实新奇的北方特色打破了词之传统意境,形成了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