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608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8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胡适认为传统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纲常礼教是中国妇女解放的最大障碍。他反对缠足,反对片面的贞节观,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他特别强调通过教育培养中国妇女的“自立”精神和能力,使妇女全而自由的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意志的、社会的人,从而使近代中国社会愚昧、落后的面貌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102.
目前七月派的研究中,还有许多基础性的界定问题存在着较大的模糊和分歧,这直接影响了七月派研究的深入与突破。笔者主张:七月派的流派存在时间不应为1937年到1949年的“十二年”,而应该认定为约半个世纪较为合适;以七月派刊物为代表的七月派的政治格调,也并非等同于单纯政治上的宣传或者文学上的主观主义,它实质上是七月派成员真诚的生活态度和艺术态度的自然展现;此外,七月派成员的判定,也应该采取相对宽松的尺度,如对待艾青等可以采取重叠的态度,对于舒芜,则应尽可能尊重历史的真实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103.
《水浒传》中并列连词有“并、和、与、共、同、及”等六个。这些并列连词在分布和用法上存在明显差异:“和、并、与”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和”、“并”,竟占总用量的78%强,而“共、同、及”则使用频率较低。除了“并”的用法比较复杂外,其他并列连词的用法均显得比较单一。这些并列连词还可以连用,有的甚至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104.
"老虎笙"是楚雄彝族珍存的文化遗产,应深入发掘研究,向申报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努力;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审视"老虎笙",应从五个方面入手,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文化本体与生态环境保护、"老虎笙"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观构建与传承、坚持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一体和互动原则、"老虎笙"所在的社区与文化主体组织与利益协调以及借助旅游业适度进行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05.
湘军集团之首曾国藩和胡林翼始终将人才问题置于国家兴亡的角度,视其为战争胜利的关键。他们俩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最终形成一套系统实效的人才理论,并为此做出巨大的努力从而创造出一个人才鼎盛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当时各方面的因素也使二人的人才观存在着一些差别。这些都成为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并且对晚清政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略论《水浒》对茅盾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的嬗变中,茅盾是一位为小说的现代化做出过极大贡献的人。在他的创作中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地留下了自身创作实践与中国传统小说之间某种承继关系的痕迹。其中,《水浒》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就是极有说服力的例证。  相似文献   
107.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争论中,胡适提出了“全盘西化”口号,其真正目的是想通过对古老的中国文化进行改造,使之能够真正融入到世界进步潮流中去。不论是“全盘西化”还是“充分现代化”、“充分世界化”,其内涵都是科学化、技术化、民主化。“全盘西化”在用词上存在缺陷和弊端,它被“现代化”所替代是历史的必然,“现代化”已成为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主题与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8.
胡适与中外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将他从西方“拿来”的怀疑精神、实验主义、改良主义、教育思想、科学方法等文化思想用以沟通、整理中国的传统文化,张扬了“启蒙与再生”的文化交流精神,对促进中国文化、学术和教育的现代化和中西文化交流,有一定的价值和启示意义。作为一位对自由和民主怀着终极期望的世界化启蒙者,他始终不渝地坚守着那片精神息壤,孤独地求索和守望,终生不息地进行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学理与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09.
1917年到1920年是中国新学理论发难、探讨以及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以《新青年》为阵营,围绕着学革新问题分成了以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两大学改良派系。本试图通过还原、分析这两大改良派系的分歧、对立,来说明陈独秀、胡适的学主张分别代表了新学发生期的两种不同建设思路和模式;进而说明中国新学中的两大创作阵营——“为人生派”与“为艺术派”分别是陈独秀、胡适艺术思想的承担、实践。  相似文献   
110.
胡经之为克服以往文艺研究政治化和美学研究哲学化倾向的弊端,率先倡导建立文艺美学学科,并对这一学科的定位及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准确而充分的论证;他的文艺美学理论视角新颖、构架独特、范畴整合合理。他的研究方法独具特色,具体表现为:适应时代要求与保持学术规范的统一;融会中西传统与追求自我创新的统一;重视理论研究与密切联系实际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