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238篇
科学研究   6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9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这一突发事件的组稿实践中。通过精确选定组稿对象、真诚与专家沟通、严把审稿关以及加快论文的出版和传播等编辑策略,在2013年第2期(6月)成功发表3篇高质量论文,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2.
汶川地震建筑结构震害概述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汶川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地震,造成了震区房屋大量垮塌和破坏.文章对收集到的建筑震害进行概述,针对各种建筑结构的典型震害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房屋震害特点,思考了此次地震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73.
通过采用SWOT法分析岷江上游地区生态旅游业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从而提出适宜的生态旅游业开发对策,更好地利用旅游资源,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促进灾后重建工作中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4.
网上地震纪念馆是国民灾难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提出"同上地震纪念馆"的概念基础上指出其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并重点分析了网上纪念馆地震馆的内容构建,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5.
图书馆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建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荀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5):74-25
认为地震灾害对图书馆有特殊的破坏作用,为降低图书馆内在的安全隐患,更好地进行危机管理,图书馆应建立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建立预案的目的,一是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直接灾害;二是预防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应急预案制定的第一原则是生命高于一切,重要任务是保护本馆馆藏文献,并要制定长期的图书馆地震灾害预防预报预警机制。最后以哈佛大学图书馆应急反应手册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6.
汶川地震灾后面临着极其繁重的农村恢复重建的任务。文章在分析了灾区农村恢复重建的基础及条件后,提出在重建中应坚持尊重自然、尊重农民,保障生计、保护生态,自建为主、统建为辅,规划优先、建设分步等原则,并且要妥善解决原地重建与异地迁建的关系、恢复重建的项目时序、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的保护等问题。文章最后从组织实施、资金筹措、技术服务和建材供应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灾区农村恢复重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7.
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完成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在充分认识地震灾害发生前后规划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变化的基础上,按照重建条件适宜性的内涵界定,对整个规划区的差异性进行了科学识别并予以表达,为重建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对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评价依据和主要评价结论,并基于承载能力评价对重建规划的编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8.
我国地震灾害治理中的知识共享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义忠  汤书昆 《科学学研究》2008,26(6):1261-1266
 地震灾害的治理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和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随着地震灾害治理步入人本化、科学化、法治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在我国地震灾害治理的制度建设中初步确立了知识共享制度。会商制度有机地实现了多种监测成果和科技人员群体智慧的结合;资源共享制度有机地实现了地震灾害治理中物质技术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有机结合;信息公开制度有机地实现了地震灾害治理信息的共享和满足公众知情权的结合;地震灾害治理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制度有机地实现了地震灾害治理中知识共享与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提高的结合。  相似文献   
79.
首先对ISC、SCSN与CRN地震目录进行地方时转换,并进行序列统计,建立了地方时地震时间频度分布,然后对地震地方时序列做了频谱分析,以提取地震序列中的特征周期成分.地方时统计结果显示:(1)地震频度在地方时9时和19时附近最低,0时和13时附近最高;(2)存在以12h和24h为主的周期;(3)较大地震和小地震有不同的活动规律.频谱分析的结果表明,ISC、SCSN与CRN地震地方时序列除了存在12h、24h等特征周期对应日潮和半日潮之外,还存在117a、1a与175a等的周期,分别对应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地球公转及接近对应月球升交点的回归年.  相似文献   
80.
利用三维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的联合反演方法,处理了伽师近场地震资料,得到强震区20 km以上深度的速度图像.结果表明:震区地壳内8 km以上速度结构横向非均匀性较强,反映了该区厚达数公里的沉积盖层介质特征;12~18 km深度速度成像存在北东和北西的低速异常带,它们相交于极震区下方,反映了区域发震构造特征;沿极震区的东西和南北正交方向以及强震群分布的两侧,地壳结构均有明显差异,这是强震群孕育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