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275篇
科学研究   9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7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介绍了利用OpenGL实现三维图形绘制的基本编程框架和方法,对OpenGL中光照、材质、投影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简要介绍了利用3D Studio Max构建复杂模型,以降低用OpenGL构造复杂模型难度、减少建模工作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了一个用VBA编程实现的基于Excel的教材库存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在大家熟悉的办公软件基础上,设计一个教材库存系统。系统可完成对教材的查询、增加、删除操作,并自动计算出、入库及现存教材数量,功能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03.
杨琪 《科教文汇》2013,(13):69-70
材料热力学是一门既难教又难学的理论课程。为了提高材料热力学的教学效果,教师从多方面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例题精选、引入实践内容、使用多媒体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4.
物料特性对微波干燥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阐述了微波干燥原理、物料特性,通过实验及理论研究,分析了物料特性对微波干燥食品的影响;得出物料的初始含水率、物料形状、比热容与盐含量等对微波干燥影响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哲学史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老子所讲的“道”是个客观的精神性的本体,因此认为老子的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本文从“老子明确说明‘道’是‘物’,有‘象’”、“老子确认‘道’是‘有’和‘无’的矛盾统一体”、“老子的‘道’是‘虚’,是‘气’”、“老子的‘道’没有客观精神的特点”等四个观点出发,以较为充分的材料和分析,论证和说明了老子所讲的“道”是客观物质存在,确认老子的哲学是唯物主义,也较为深刻地说明了还老子哲学以唯物主义性质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6.
论人的两种全面发展(对话)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认为要区别两种人的全面发展 :一种是作为未来社会最高原则的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种是当前社会现实里作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价值取向的人的全面发展。二者之间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从实践层面说 ,现在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更有现实意义。在结合当前中国的实践、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方面 ,应当注意三个问题 :1、把人的全面发展当作一个体现当前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的主题纳入现阶段人们的奋斗目标 ;2、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取决于物质 ,也取决于精神。 3、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看作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历史过程。除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外 ,还可以开阔眼界 ,从别的维度 (中国儒家、道家等传统哲学角度、现代高新科技角度等 )来考察。  相似文献   
107.
第二语言习得语感训练模式的假设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作者假设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 语汇(Vocabulary) 和语篇(Text) 之间存在着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Gap) , 提出通过量化了的听读、模仿朗诵等来获取语感作为支持材料(Supporting Material) , 并以此作为撑杆跳越语汇通往语篇的障碍。作者从语言学行为主  相似文献   
108.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历来是亚里士多德研究者中讨论最多的一个主题。在这方面,就中国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者们通常只是依据亚里士多德整个形而上学思想体系中的这个或那个文本进行孤立的研究,通常是选取《范畴篇》或《形而上学》这样一些明显可见是属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体系的文本,既没有考虑这些文本之间内在的整体关联,更少考虑它们之间所存在的思想发展的阶段性问题,就匆忙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体系整体进行断言,甚至按照己意进行某种主观的体系性逻辑演绎和构造。这样无疑就造成了在研究上的独断倾向,既不严谨,也不科学。正是出于对这样一种研究状态的审查,本文在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论著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在综合了20世纪以来西方学者从整体论和发展论的不同方法出发研究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思想是一个连续发展的体系,从阶段上来说,它经历了逻辑学著作阶段、物理学著作阶段和形而上学著作阶段,最终以《形而上学》第4卷、第6卷、第12卷中所表达的形而上学一神学思想作为完成。本文深入讨论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思想发展的这些阶段的形成、发展和转变的关键概念和关键思想,尤其是对其中的实体优先性的思想、存在的核心意义的理论、“是其所是”的概念、“作为存在的存在”的概念以及《形而上学》中第四卷和第六卷的关系问题作了创造性的研究和回答。  相似文献   
109.
古希腊麦加拉学派认为完善的条件句并非开始于真且结束于假,这个被称为“实质蕴涵”的观点经过弗雷格和罗素的继承而成为经典逻辑的核心观念。但冯棉先生总结出实质蕴涵有两类共七种“怪论”。第一类为“非相干性蕴涵怪论”,第二类为“相干性蕴涵怪论”。程仲棠先生认为实质蕴涵式中的命题常项只有“真”“、假”这两个语义,逻辑永真式只提供“认识中为真的最低层次的必要条件”。张建军先生用“蕴涵/析取”的转换来证明“怪论”并不怪。我们承认全部七种都具有“怪论”的身份,并分析证明怪论公式的命题代入例在实质蕴涵的本来涵义上都不是怪论。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