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65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3 毫秒
91.
德国幻想文学大师米切尔·恩德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在《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里构建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错相融的双重世界。由于深受德国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恩德在作品中采用了很多具有神秘性的意象,这些意象涵盖了作品的主题意蕴。而在叙事方面,作者则采用双线交叉结构和元叙述模式,将现实与幻想紧密结合,使得文本结构层次更加多样化,由此作品也就具有了多元解读性。  相似文献   
92.
澳大利亚当代小说《莉莲的故事》中充斥着摧残身心的身体暴力、驾驭女性的性暴力和扭曲人性的精神暴力。女权主义批评认为针对妇女儿童的家庭暴力源于大男子主义文化:男权主义思想和厌女情节是导致男主人公实施暴力的主要原因;性暴力是实现男性统治和驾驭女性能力的最后证明。  相似文献   
93.
上世纪20年代初,茅盾成功改革了《小说月报》,使之成为中国期刊史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期刊和新文学的主阵地。笔者主要探讨了其改革《小说月报》的三方面特点:建立一套系统性的运作模式:强烈的读者意识;“想象‘现代性’”的编辑立场。探讨这些,会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94.
《一小时故事》是凯特.肖邦的一篇短篇精品。文章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分析女主人公马夫人在本我与超我两种力量较量下,自我软弱无力,最后失控乃至付出死亡代价的心理过程。另外引用凯特.肖邦同年创作的另外一篇短篇小说《一位正派的女人》,对照证明马夫人的悲剧是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发展失衡的悲剧。  相似文献   
95.
This autoethnography explores challenging and ethically sensitive issues around sexual orientation, sexual identity and masculinity in the context of school sport. Through storytelling, I aim to show how sometimes ambiguous encounters with heterosexism, homophobia and hegemonic masculinity through sport problematise identity development for young same-sex attracted males. By foregrounding personal embodied experience, I respond to an absence of stories of gay and bisexual experiences among mal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chool sport, in an effort to reduce a continuing sense of Otherness and difference regarding same-sex attracted males. I rely on the story itself to express the embodied forms of knowing that inhabit the experiences I describe, and resist a finalising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ory. Instead, I offer personal reflections on particular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which relate to both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the story.  相似文献   
96.
本文针对对冯文炳《竹林的故事》的现有评论,试图从叙述学角度进行文本重读,梳理评论分歧所由。笔者认为该小说的视角越界没有改变限知视角,作者执著于感知这世界表象,试图展示人生被遮蔽而非透明的立体空间,还原人生诸世相的复杂或曰或然。  相似文献   
97.
回鹘文《荀居士抄〈金刚经〉灵验记》源自汉文灵验故事,梳理这一故事的源流演变有助于考察应验故事流变历程。写经灵异故事之演变体现了民间写经、《金刚经》信仰等风气的盛行,折射了佛教普及化与世俗化的时代特征。回鹘译文反映了回汉民族以佛教文化为媒介的交流现象,记录了回鹘接受大乘经典的真实情况,对研究回鹘佛教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8.
"为迁移而教"被公认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并广泛运用在理科、体育、以及技能性的英语科目。由于文学教学的复杂动态过程,且长期以来没有公认的具体技能为基准来设计迁移任务,所以科学地把文学课堂任务化的范例几乎没有。珀金斯和萨洛蒙认为教学迁移不仅是技巧的迁移还是思考方法的迁移。本文以《一小时的故事》课堂教学实践为例,探索如何根据教学迁移的策略确定学点,设计教学任务和训练任务以训练学生的文学阅读思考。  相似文献   
99.
《红楼梦》文本具有丰富的精神内蕴,但其意蕴又呈现出矛盾性,具体表现在作品所承载的政治性意蕴、伦理性意蕴、审美性意蕴、情性意蕴等方面。《红楼梦》意蕴的矛盾性非指由于创作过程漫长或第一人称回忆叙事方式、记忆差错、笔误等原因造成的人生世事在时空方面的差池现象,而是指呈矛盾性的意蕴双方都是文本潜在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0.
通过某个人物的眼或口来呈现一切,"叙述"与"聚焦"发生明显的分化,是六朝志怪的突出特征。这不是叙述者对人物所见或所说的客观、被动的"转述",而是叙述者对人物内在感知活动的"介入"。这才是虚构的确切含义。不是怪异的神秘性导致限知视角的产生,而是限知视角带来了怪异的大量出现,带来了新的虚构叙事文学——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