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0篇
教育   372篇
科学研究   75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56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4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采访馆员制度的建立与管理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结合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改革实践和网络环境下采访工作的结构性调整,论述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采访馆员制度的必要可能性以及具体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42.
多角度地考察了读者的多元化角色,并着重分析了“知识受众”和“权利主体”两种说法,认为图书馆人应当确认读者的“知识权利主体地位”,并要做“读者权利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943.
本文是笔者多年前发表的"法学学科馆员之社会功能论"一文的延续深入篇,为法学学科馆员这一职业设计了充分发挥5大社会功能的5种工作模式,即:随机模式、立项模式、桥梁模式、客串模式和会议模式。  相似文献   
944.
本文以对学科馆员工作的宏观理论探索为主,从对关键概念的辨析入手,指出学科服务的本质是整个学科馆员理论研究中的核心和基础。通过对知识服务及其理念的详细阐述及深入分析,认为学科服务在本质上属于知识服务,它所呈现出的"学科服务三原则"体现着知识服务的特点,而学科馆员则在宏观上扮演着知识服务践行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945.
我国“985”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图书馆主页调查我国39所"985"高校所开展的学科服务,从其工作内容、对象目标、涵盖学科、馆员素质等多方面对学科服务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46.
我国高校图书馆一直尝试走出传统服务模式,致力于学科化服务模式的探索,并在构建学科化创新服务体系、在学科服务中应用web2.0技术、拓展合作等方面初见成效。为了推动学科服务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图书馆还应调整以用户和服务为中心的业务布局和结构,突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和馆员的培养,建立广泛的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947.
卢凤玲 《图书馆建设》2012,(7):55-57,61
学科服务是当前图书情报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近年来发表的学科服务论文的计量统计分析可知,目前学科服务的论文数量逐年增多,学术界对其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但地区差异较大;研究者多具备图书情报学专业背景,其论文主要发表在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上,研究水平和质量较高;研究热点集中于实践探索、学科服务模式探讨、学科馆员制度制订、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目前的研究以基础性研究为主,缺乏行业指导性研究。因此,图书馆学界应深入实践,提高理论研究高度,加强对学科服务工作的绩效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948.
当前学科服务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在学科服务过程中引入协同机制势在必行。协同化学科服务主要有5种新模式,即学科馆员团队内部协作、学科馆员与其他馆员协作、学科馆员与用户代表协作、学科服务馆际协作、学科馆员与书商和数据商协作。图书馆可通过确立共同目标、识别协同机会、评价协同价值、倡导沟通交流、应用高新技术等策略实现协同化学科服务。  相似文献   
949.
资源评价是学科馆员的重要职责之一,本文利用引文分析法,通过对本校用户2006-2010年在CSSCI上所发表的论文引文进行统计,从学科馆员的角度了解用户需求和评价学科资源,并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50.
20世纪20年代,高仁山、梁启超等明确提出了创建"中国的图书馆学"。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图书馆学人通过新图书馆运动建立社会对图书馆学的认同,通过建立适应中国文献工作特色的图书馆知识体系构建学科智识史,通过建立图书馆学高等教育制度等构建"中国的图书馆学"学科制度结构。今天,图书馆学的中国化进程依旧在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