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6篇
教育   307篇
科学研究   28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26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71.
《论语》把知耻作为树立荣辱观的起点,把处理义利关系作为荣辱观的基础,把人格作为传统荣辱观的一个核心,把尊严作为传统荣辱观始终强调的一个基本点,始终把整体观念和人伦关系和谐作为传统荣辱现的根本,始终强调奋发有为、自强不息这一荣辱观的人生动力作用.《论语》之荣辱观中涉及的一些伦理理想,与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荣辱观特别是《论语》之荣辱现对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2.
《风景》假借小八子的“灵魂”来充当叙事视角和叙事者,是作者巧妙的构思。这一叙事视角的选择,在形式上或表面上增强了故事叙述的“客观性”,在本质上增加了小说的表现张力,即表现了那个时代生活状况的残酷、冷漠与凄凉。  相似文献   
73.
在认识孔子的义利观时,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孔子是“重义轻利”,这一观点是有偏颇的。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孔子的义利观,正确认识孔子的经济思想对于经济思想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4.
根据“三元论”哲学观,深入分析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人才培养专业分类以及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专业分类,并分析了各类专业人才所应具有的能力及其核心研究内容,指出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工程与技术、高级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培养是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合适的人才培养定位。  相似文献   
75.
语文教育界对"语文观"的讨论,值得华文教育界关注和借鉴,华文教育有必要回眸"语文观"的纷争;哪些元素构成"语文"的有机系统是讨论华文教育的前提,以往的六种语文观,都提到"语言"这个元素,提取"语言"这个"公因式"以后,剩下的元素还有"文学"、"文字"、"文章"、"文化"、"言语",分析这些元素及其构成的语文系统是讨论语文观的出发点;对华文教育的现象与本质有种种不同看法,华文教育的本质是对外汉语文教育,它与对外汉语、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三足鼎立,成为国际汉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6.
研究收集了我国国内对诗圣杜甫著名诗歌《春望》的英译学术论文,主要从英译本字义层面,修辞格层面,格律层面,综合全诗分析等角度对论文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部分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重点评述,为日后《春望》英译译本和杜甫诗歌英译本研究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璀璨的古诗文化的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77.
松尾芭蕉是开创日本俳坛新风的巨匠,在构筑其独立独特的俳谐风格——蕉风的文学之旅中,深受日本古典文学与中国汉诗、汉文的影响。虽然处于不同国度、迥异的时代,但庄子对松尾芭蕉俳谐文学的精神世界影响却尤为深远。作为芭蕉俳谐思想根本的自然观、以及作为芭蕉文学体系完成标志的纪行文学中,都有庄子思想的闪现。芭蕉文学中的「旅」与庄子的"体道论"、芭蕉文学的"自然观"与庄子的"天人合一"的"天人论",芭蕉文学的"禅意"与庄子的"禅"、芭蕉文学的"生死观"与庄子的"生死观",都有着极尽相似的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78.
程本《红楼梦》写到大观园“从东边一带……至西北”的一条边长是三里半。本文从大观园内建筑景点的具体描绘和《红楼梦》的思想内容需要等方面进行分析,推断出只有程本《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规模才是正确的,合理的,才是曹雪芹的原著。而脂评本随意缩小大观园的面积,是因为其炮制者没有读懂《红楼梦》。  相似文献   
79.
先秦名实观从一开始就是为政治服务的,韩非批判地继承了儒家的名实观,提出了形名逻辑的观点。最终的政治目的也是为了使社会达到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80.
建立在对现代理性主义批判和反思基础上的后现代主义,为完善我国课程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课程设计主体所表现的价值取向、课程设计对象所涉及的人性观、课程设计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知识观均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于是重新从这三个层面诠释课程设计的后现代转向就有着深远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