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17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中国近百年历史化的发展过程及其现代性反思,可以黄遵宪等人在晚清的“诗界革命”作为切入点,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识对中国学和中国学史,尤其是中国学的古今演变加以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由此即可对“20世纪中国学”等观点和主张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分析,从而把古代、近代、现代学视为一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历史前进运动。  相似文献   
92.
柳宗元书信反映的文学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有:1.“文以明道”之“道”包括道的政治现实性、道的丰富灵活性以及道是文章的根本3个特征;2.“言而不文则泥”;3.柳宗元书信对作文条件、作文过程、文章的接受传播等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93.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对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致宋庆龄的一封手札封面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通过解读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探讨了中国传统信札是如何通过文字及构图共同实现表意功能从而达到作者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94.
模糊语是自然语言的属性之一.商务信函是一种时效性、目的性强的文体类型,撰写商务英语信函时恰当地使用模糊语,可以利用模糊语的语用功能,使文章更加准确、生动、委婉、礼貌,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并且能留给合作双方更多回旋余地,以避免纠纷的产生,从而有助于商务英语信函更好地发挥其交际作用,促成商务活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5.
信访作为中国所特有的一项制度,无论是建国初期还是现在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不断涌现的社会矛盾和信访程序的诸多缺陷,使信访制度陷入了困境,需要我们理性寻求信访问题的解决之道.如何发挥信访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核心问题应该放在信访程序的完善上.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保证.因而,保证信访人信访权利的实现首先就要完善信访程序,最终实现信访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96.
信用证欺诈是民事欺诈在信用证领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导致信用证欺诈的主要原因是信用证法律制度的抽象独立性原则,此外,低风险高回报的利益驱使以及单据格式的不统一都可诱发欺诈的产生。按欺诈的主体不同可将其分为:受益人欺诈、开证申请人欺诈、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共同欺诈、开证申请人和受益人共同欺诈、受益人和承运人共同欺诈。对信用证欺诈问题的规制,可以分为事后与事前两种方法,以确保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97.
外贸英语信函是国际贸易双方信息沟通的重要手段,其撰写的成功与否对企业的业务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封礼貌有加、措辞得体的商务信函可以帮助一个公司建构起良好的商业形象,进而做成一笔笔好生意;反之,一封礼貌欠佳、用语不当的信函则会给。一个公司带来负面的砰价。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和大量实例的比较,探讨外贸信函英语臆坚持的礼貌原则,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
备用信用证集担保、融资、支付及相关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金融产品,用途广泛,运用灵活,在国际上得以普遍应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备用信用证的法律性质,银行从事备用信用证业务面临的风险以及如何防范问题.  相似文献   
99.
江门五邑是全国著名侨乡,众多的侨刊乡讯是其一大特色。文章介绍了它的历史发展及鲜明特色,分析了其长盛不衰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100.
Aaron  P. G.  Keetay  V.  Boyd  M.  Palmatier  S.  Wacks  J. 《Reading and writing》1998,10(1):1-22

To what extent does phonology play a role in spelling English words? The written responses of deaf students and groups of hearing children to five tasks were subjected to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 The first three tasks were used to see if deaf students utilized phonology when they generated their own words and to compare their spelling performance with that of hearing subjects. The fourth and fifth tasks were designed to compare the spelling performance of deaf and hearing subjects when they were required to reproduce visually presented common words. Results showed that deaf students, who were chronologically much older, were not better spellers than hearing children from the fifth grade. Analysis of data revealed little evidence that the deaf students involved in the present study utilize phonology in spelling. Nor did word-specific visual memory for entire words appears to play a role in spelling by deaf students. Rote visual memory for letter patterns and sequences of letters within words, however, appears to play a role in the spelling by deaf students. It is concluded that sensitivity to the stochastic-dependent probabilities of letter sequences may aid spelling up to certain point but phonology is essential for spelling words whose structure is morphophonemically comple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