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8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81篇
教育   7329篇
科学研究   1118篇
各国文化   68篇
体育   353篇
综合类   488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12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690篇
  2013年   1084篇
  2012年   899篇
  2011年   890篇
  2010年   582篇
  2009年   508篇
  2008年   610篇
  2007年   731篇
  2006年   664篇
  2005年   544篇
  2004年   437篇
  2003年   399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开放存取期刊出版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通过调研分析,指出开放存取(OA)期刊目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规模与影响力不断扩大,有多种出版形式。同时,深入分析OA期刊出版对当前学术交流系统中的各利益关系方(包括科研人员、传统出版机构、图书馆和科研资助机构)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2.
周文骏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文章回顾了周先生的《文献交流引论》一书的出版,通过记书、人与事,概述了该书的主要成就,以及周文骏先生对图书馆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43.
杨子竞 《图书与情报》2006,4(6):128-132
19世纪晚期.德国图书馆观念初步引入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德图书馆开始互动互补。近三十年来,双方图书及图书馆交流有着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4.
开放存取:学术信息交流的新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开放存取是一种全新的学术交流模式。文章分析了开放存取出版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特征、实现模式等,并就开放存取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45.
试析Open Access对大学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芬 《图书馆论坛》2006,26(3):84-86,109
主要介绍作为学术资源开放传播新模式的开放获取运动内容,并针对大学图书馆的资源采购、馆藏建设、服务以及角色定位,讨论开放获取运动对大学图书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分众分类:网络时代的新型信息分类法(编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针对网络信息分类体系构建的要求日趋突出,主要研究了一种与传统分类体系截然不同的分众分类体系,分别对这一全新分类体系的思想来源、主要机制及其主要功能加以阐述,并分析了其未来在知识管理方面可行的企业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
大世界悖理与小世界现象——情报交流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大世界悖理与小世界现象的涵义及其实验研究和基本内容,指出了它们对情报学和网络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图书情报学与传播学理论交叉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调研近十几年传播学与图书情报学交叉研究论文的基础上,对传播学与图书情报学的学科比较研究、学科交叉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49.
网络时代科学信息传播与利用的模式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鸣 《图书馆杂志》2004,23(1):17-19
简述和分析了网络时代科学信息传播的三种模式,并指出读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来更好地获取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50.
传播图景中的制度——由英尼斯的媒介理论谈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认为 ,在英尼斯的媒介理论中 ,对制度层面的论述是单向和不充分的 ,需要给予补充。第二部分对审视传播媒介与制度系统关系的各种理论视角做了归纳和解释。第三部分提出传播现象的制度分析框架 ,并以舆论的形成为例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传播制度对于传播媒介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并通过制度分析提供了一种可以“去魅”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