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63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421篇
教育   10254篇
科学研究   7318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476篇
综合类   848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94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438篇
  2020年   586篇
  2019年   464篇
  2018年   336篇
  2017年   424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599篇
  2014年   1370篇
  2013年   1871篇
  2012年   2040篇
  2011年   2360篇
  2010年   1600篇
  2009年   1505篇
  2008年   1678篇
  2007年   2028篇
  2006年   2274篇
  2005年   1958篇
  2004年   1591篇
  2003年   1368篇
  2002年   1050篇
  2001年   841篇
  2000年   480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意义]研究智能情报分析模式特点、发展方向及研究建设策略。[方法/过程]在分析神经网络、知识工程两类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支撑智能情报分析服务的大数据资源体系框架结构及建设原则,并分析数据驱动和知识驱动方法在情报分析中的单独应用与融合发展问题。[结果/结论]认为数据和知识双轮驱动是智能情报分析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而实现智能情报分析的关键,一是加强一次数据资源和二次数据资源建设,二是加强深度学习技术与知识图谱技术在科技情报分析中应用的研究,三是建立数据驱动与知识驱动相融合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992.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科知识的传播与扩散促进了学科的协同、交叉、融合、发展与创新。文章利用复杂网络算法对学科引证知识扩散时序演化网络进行动态链路预测分析,以期探索学科知识流动结构变化及演进态势,为学科知识管理及决策制定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文章以学科引证知识扩散时序演化网络结构信息为基础,采用10项基于局部信息的相似性指标分别对无权和加权知识扩散网络进行动态链路预测分析,并将各指标的预测性能进行了对比。最后,利用无权RA指标和加权AA指标对学科引证知识扩散态势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不同指标的预测精度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会动态变化;在学科引证知识扩散网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弱连接效应;不同链路预测指标在无权和加权学科引证知识扩散网络中的适用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意义]探讨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科技情报工作效能的影响,为我国科技情报工作与时代同行共进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过程]从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科技情报工作的整体影响出发,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超级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下我国科技情报工作思维、机制、模式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变革。[结果/结论]大数据改变情报工作思维、人工智能增强情报判断能力、移动互联网创新情报工作模式、传输和计算速度飞跃增进情报与决策联动关系;新技术革命既是一个提升我国科技情报工作"参谋""智囊"形象和地位的良好机遇,又是一次对情报战略预见、决策引领能力的严峻挑战,更是一场情报生产革新之战。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意义]健康信息搜索对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由非医学专业人士辅助他人搜索健康信息的现象受到了学者的关注,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将有助于弥合数字不平等对人们健康信息获取造成的差异。[方法/过程]以国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梳理健康信息替代搜索的概念内涵和理论基础,并从现有文献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和行为特征三个方面对健康信息替代搜索的知识体系进行分析,最后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维度进行前沿展望。[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国外现有的健康信息替代搜索大多局限于现象层面的分析,对主体参与动机、信息交换过程和效果机制的研究都不够深入,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学者在这一研究方向上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意义]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移动短视频用户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帮助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加强移动短视频网络舆情管理。[方法/过程]文章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基于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和谐发展的信息生态视角,构建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研究方法,使用SPSS 22.0和AMO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说明,信息、信息环境、信息技术3个因素通过传播意愿对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信息因素对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意愿影响最大,其次是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996.
在科普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当下,为探究我国微信科普的发展现状,从科学计量的视角对我国典型科普微信公众号进行量化研究,通过对其科普信息在推送频次、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特点分析,探究社交媒体时代科普信息在微信平台的传播路径。研究表明,微信公众号在科普信息推送方面有较高的活跃度,且不同公众号有各自的运营模式;在科普内容方面信息更加多元化,除注重知识的科普外,还传播文化、新闻等类型的相关科普信息;在科普效果方面,受众关注度与参与性逐步提高,整体积极向好,但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97.
刘媛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6):201-209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以1999—2018年该领域的美国专利数据为分析对象,从专利申请和授权趋势、专利技术、专利相关主体、诉讼及运营等四个方面进行专利情报剖析,美国自然语言处理产业的研发态势、热点技术分布、主要创新者、竞争环境等情况得以展现。总结美国的经验,我国应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格局、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在美国的专利布局以及注重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98.
陈洪海  王慧  隋新 《科研管理》2020,41(8):240-247
针对现有因子分析及相关分析两种方法在指标筛选与赋权方面有待完善之处,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贡献率的评价指标筛选与赋权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因子方差贡献率和因子载荷构建评价指标的信息贡献率,以此反映该指标解释原始指标集全部信息的比例,然后在现有相关分析法中引入病态指数测度指标集的信息重叠水平,进而实现评价指标的系统筛选与赋权。本研究认为评价指标的信息贡献率越大,其解释原始指标集信息的比例越大,因此该指标越应予以保留,其权重亦应越大。此外,研究亦发现因子分析法易误删信息解释能力强的指标,相关分析法筛选指标易不充分,而本文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99.
Numerous reasons regarding why people should seek health information exist, but empirical evidence has indicated tha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HIS) differ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To make suggestions based on explicit and judicious use of the best available evidence, a meta-analytic review was undertaken. In the present review, 16 electronic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up to July 2019, empirical results of 71 primary studies that met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coded, and seven antecedents that commonly affect HIS behavior were examined. We obtained 204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rom 90 independent subsets with a total of 74,171 respond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elf-efficacy (ESr = 0.254), health literacy (ESr = 0.222), availability (ESr = 0.412), credibility (ESr = 0.308), emotional response (ESr = 0.090), and subjective norms (ESr = 0.443) substantially influenced individuals’ HIS, and subjective norms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Individuals’ behavior usually aligns with the opinions of other critical individuals in their lives, and this phenomenon was observed in the present study of the HIS context. In addition, eight variables were examined as potential moderators (i.e., roles of samples, gender, average age, topic, information channel, type of publication, data collecting method, and sampling metho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ome of the aggregated correlations were noted for all of these variables.  相似文献   
1000.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factors influencing employees’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r on social tagging supported systems. Using the strong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the well-known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this paper proposes and empirically validates a model that fits the social and technical nature of social tagging tools within the public sector. The analyses in this paper were based on data collected from a large survey of more than 480 respondents working for two public organiz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a significant impact of the role of social presence in encouraging employees to create and share content. Further, there is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nefits employees receive from using tagging tools and their creation and sharing of tagged content. Specifically, the following factors showe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mployees’ creation and sharing behavior, specifically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and intentions to create and share tags: perceived ease of use, perceived usefulness, social presence, and pro-sharing norms. For researchers, the paper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further study knowledge-sharing behavior regarding social media technologies. The findings should motivate practitioners to inject these tools with a social aspect so that employees are encouraged to share con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