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018篇
科学研究   107篇
体育   101篇
综合类   80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51.
指出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浅论了在基础课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有计划、有目标学习;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吃苦奉献的品质和交流表达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2.
汉语言文学专业素质培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思想范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素质培养问题。素质是一个人内在的思想、学识等因素和外在行为、能力等因素融合为一的整体性体现,可分为行为素质和能力素质两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可将"写"(文章写作)、"说"(口头表达)、"书"(汉字书写)三方面的能力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取向,并具体分解为五个方面:公开发表一篇文章、能说一口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能写一笔规范且较美观的钢笔行书字、阅读100部以上的参考书、听一些专业课之外的课并写出有关论文。在制定这样的能力素质培养方案时,应确立素质与能力融而为一的整体性观念,充分注意其规则域限性、实施和考核的可操作性、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性以及结合相关的社会力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3.
沈艳  章洁 《教育教学论坛》2019,(28):116-117
文章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重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能力培养体系,打造三位一体的实验实践平台,搭建实践活动载体,探索了适合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学习—实践—研究—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得以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54.
<大学>的基本思想"三纲"八目";修身与践行相互为用、相得益彰;"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结合,德治与法治并重.  相似文献   
155.
着眼综合能力培养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的需要入手,结合三江学院实际,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对策进行了专题探讨。  相似文献   
156.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联系最紧密的一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不断追求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有符合时代要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7.
应用并行思想,分析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力争接近人才市场的需求。并重点讨论了并行模式下如何进行在人力、物力和公共资源共享条件下的实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道德状况出现了紊乱和“滑坡”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德规范的软约束机制造成的,因此,应从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规律出发,结合道德法律化的历史和现实的实践经验,强化道德软约束,加强道德法律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9.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行为,它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已引起发展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重视,成为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探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涵义、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将有助于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儿童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0.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对广西高校在校研究生的择业现状有了较为详实的掌握,影响广西高校在校研究生择业状况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包括高校扩招、单位用人观念改变;学校因素包括培养目标单一、就业指导工作不够;研究生自身因素包括综合素质不高、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提出一些改善研究生就业状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