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5850篇
科学研究   29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264篇
信息传播   15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543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553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491篇
  2006年   427篇
  2005年   356篇
  2004年   303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李白的诗歌中有许多魏晋人物的典故,通过这些典故,李白表现出对魏晋名士风度的仰慕,而这种对魏晋名士的积极态度不仅对李白的生活和创作心态产生了一定影响,促进了李白饮酒题材和山水题材诗歌的发展,而且李白诗歌的个性化和主体性的高扬也和李白学习魏晋文人有关。此外,李白"清真"、"自然"的诗歌美学观念亦与魏晋玄学风气下的人物品评有相当关联。  相似文献   
102.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可以而且应该“大题小作”。“大题小作”有利于培养孩子们高瞻远瞩的气质,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的人格,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和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选题应考虑人文因素。评价应侧重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03.
学生作文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素材匮乏,而从生活中撷取直接与间接的素材成为必要与可能。语文教师作为导引者要注重培植学生语文素养,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直面生活实践,内化身边的生活素材,获取情感体验与心灵感悟,拉近作文与生活的距离。同时,还要重视有系统的作文训练以及恰当的作文评价。  相似文献   
104.
应用写作教学不应拒绝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天然 《莆田学院学报》2004,11(1):39-41,91
应用文与文学作品虽有区别,但自古就难有明确的界限。现代应用文与文学更是日益交融。现代应用文借用文学体式,使用文学语言更是屡见不鲜,因此应用写作课不应拒绝文学,适当讲些文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5.
交际互动模式下英语写作教学之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常常采用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教学模式,注重产出的结果,忽视教学过程,难以引发学生兴趣.交际互动模式一定意义上克服了这一弊端.文章讨论了此模式在英语写作课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6.
依据二语习得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论证了翻译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并探讨了翻译在写作过程中的反馈作用,即导航功能,监控功能和评改功能。  相似文献   
107.
教材是制约写作教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写作专题教材与美国、德国等其他国家母语写作教材相比,在编写科学性和操作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新编或再版语文教科书时对其“写作篇”必须深入改革,力求实现其在研究范式、编排体例、训练模式诸方面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8.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老师教学的一个难题,如何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热情的情感状态中“快乐作文”,是本文小议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9.
文史关系是中国传统史学的重要命题,中国现代诸多史家对此作了多角度和层面的继承与发展。翦伯赞是在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及其原因,并大量引用文学作品来论证和阐释历史,开拓了"引文入史"的治史新径。他发扬"文史合一"的历史书写传统,强调历史书写的文学性,写出许多文采飞扬和饱含激情的经典史作与历史散文。同中国现代其它史家相比,翦伯赞所作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特色鲜明,贡献卓著。  相似文献   
110.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how an action research strategy was used to increase children's uptake of feedback during peer assessment in primary school writing. Several different strategies were used in the study that had been successful in increasing students’ uptake of peer feedback in contexts such as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evaluate how successful these actions were, several different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were drawn upon to triangulate findings including children's work, observations, informal interviews and mind mapping. Thematic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se the data generated.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from research in other settings which suggest that pupils make better use of feedback if: it is task-involving and useful; there is sufficient time given for them to act on it and discuss it with their peers; and they are asked to reflect on how it has been u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assessed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