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增进两岸少年儿童的交往和了解,应台湾中华天使儿童村的邀请,笔者以“内蒙古包头市少年儿童文化交流参访团“身份一行二十八人于2008年12月7日至12月13日对台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12.
在隆重纪念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二十多年前在天安门前观礼台幸福地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情景不时浮现在眼前,更使我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那是一九五三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作为华北部队观礼代表团的一员来到北京。要在毛主席身边渡过全世界劳动人民的盛大节日,使我一连几天激动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想到就要见到日日想、天天盼的毛主席,我的心更是激动得要跳出来了。我  相似文献   
13.
针对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下,用户缺乏使用教育信息资源外在动机的问题,从教育信息资源的特征和用户使用信息资源过程入手,借鉴“教育信息券”的优势,提出用户“凭券使用、累计积分、定期结算、获得奖励”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数学建模将理论层面的认识引向实践可操作的桥梁优势,构建教育信息资源用户使用激励机制的数学模型,并采用计算机随机模拟,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不仅可以作为刺激用户主动使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措施,还可以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经费的科学划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系统动力学为研究教育信息资源配置的复杂性、动态性、非线性和长期规划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该文运用基模分析法获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主要反馈结构;构建资源质量与用户使用系统动力学流图和方程;通过模型测试,围绕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进行仿真。研究认为:建立和健全一套完善的资源开发和使用激励机制,协调市场和政府两种信息资源配置方式,搭建资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反馈平台,构建良好的用户交流和信息化环境,采用价格调整、电子虚拟货币和积分等级形式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具有积极作用。研究旨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配置策略提供参考和支持,以期形成资源"开发—使用—反馈—改善"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作为信息化诉求之下的一种新型教师知识框架,TPACK(融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所承载的深层教育内涵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该文从三个方面反思和归纳了TPACK框架的重要教育意蕴:一是技术融入教学的劣构性,即数字技术的复杂本质增加了教学的劣构程度;二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即摆脱"技术中心"整合倾向,倡导技术、内容、方法的深度融合;三是技术设计型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即超越消费型教师的发展目标,使教师成为技术价值的赋予者和教学用途的设计者。文章旨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体现TPACK框架的核心思想:从"技术中心"转向"技术设计"立场的嬗变。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高中一年级物理教学为例,阐释了运用知识空间理论分析概念图的方法和过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研究者给学生安排了七个构建概念图的任务,然后,系统地分析学生概念图.使用这种新颖的方法,我们能分辨出学生和"专家"知识结构之间的差异,能揭示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水平和一段时间内学生知识结构的变化,并且能捕捉到这些变化,为教学提供参考.研究表明:运用知识空间理论分析概念图是有效的,它能够增强概念图的教学功用.  相似文献   
17.
现在,教育科研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历经坎坷,但一路走来成果丰硕.未来,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准确的定位,关键人员的参与,合理的期望.只有这样,才能期待我们的教育事业、教育科研事业回归其本源.  相似文献   
18.
19.
为提高教育信息资源使用效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328份中学教师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实证检验了影响中学教师持续使用教育信息资源的关键要素及关系: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受到使用满意度、使用意向和促成因素的直接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和使用满意度正向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向。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提出促进用户持续使用资源的建议:以用户需求来设计开发资源,营造良好的资源使用氛围,提供优质资源个性化推荐服务,创建良好的使用环境,将激励作为用户持续使用资源的有效促成要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