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72篇
科学研究   18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沈莹 《留学生》2010,(6):28-29
李德仁认为,在聪明才智方面,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但是研究的理念、体系、构架都相对孤立。他回国发展,就是把钱学森所讲的那种大科学、大思维、大继承的观点拿到国内来。  相似文献   
102.
端木美 《留学生》2010,(12):40-41
敬爱的钱学森先生离开我们一年了。那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直苦苦萦绕在中国人民心头.成为一种可以称为民族伤痛的国问。  相似文献   
103.
《出版史料》2009,(4):25-25
科学大师钱学森(1911-2009)一生勤奋过人。他在留学美国期间,曾受邀为一本集体写作的《气体动力学入门》教科书撰写若干章节。该书的编辑伊蒙斯回忆:“钱学森每周都挤时间做这份工作,每周完成一章,……那本书原计划1950年出版,结果拖到1958年才完成,这在作者众多的情况下也很常见。只有钱学森这种人才会坚持准时交稿”。  相似文献   
104.
刘邦琨 《下一代》2008,(Z2):70-73
近日,方亭四小沉浸在无比激动和欢乐之中———全校少先队员们欣喜地收到了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奠基人、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典范、已经97岁高龄的钱学森的回信。全校少先队员们无不欢欣鼓舞,倍受感动。世  相似文献   
105.
资讯     
我眼中的你,中国与世界外研社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主题活动精彩纷呈本刊讯(记者朱璐)10月14日至18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我眼中的你,中国与世界为主题参加了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此次参展共展出10种语言的图书134种,输出版权43种,达成输出版权意向39种。围绕中国文  相似文献   
106.
每一颗巨星的陨落,都会让我们伤感一番,都会让我们头顶的星空暗淡些许。然而,似乎很少有一颗巨星之殇,会如钱学森的离去一样,引起从上至下的深切关注。在中国,很少有一位科学家能取得如此卓越的专业成就,同时其命运与政治、民族、时代有如此紧密的联系,更鲜有一位科学家,如此广泛地涉猎如此广泛的领域。在中国,钱学森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科学精神,那就是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好奇与探索,不为自己设置任何禁区。钱学森身后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而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体味他对中国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07.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乘船离开了美国。在香港九龙火车站候车室,有记者用英语向钱学森提问。他说:“对不起,现在我要说中国话了!”  相似文献   
108.
1月17日,在国家最高科技奖颁奖的前一天,两院院士郑哲敏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拎着包来中科院力学所上班了。他的学生、力学所前所长洪友士研究员带着歉意向郑老解释:明天因为要开会,不能去看郑老领奖了。  相似文献   
109.
王汝发 《留学生》2013,(10):55-57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出生,江苏无锡人,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三钱”。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成果就有:“钱伟长方程”、“钱伟长一般方程”、“钱伟长方法”等。在他培养的众多学生中,涌现出了郑哲敏、刘人怀、胡海昌、梁思礼等院士。  相似文献   
110.
饶毅 《留学生》2013,(1):22-22
现代中国并非没有杰出人才,而是-在现今的文化中,杰出人才很难被发现、包容和鼓励,只要他们稍微“冒出头”,便会遭受排斥甚至打压。要解答“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钱学森问题”,需要反思国内文化对人才培养的不利影响,建立起新的人才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