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2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最为熏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重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现状,并围绕重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起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并对改革后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实施进行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2.
"莫"字词性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惠 《现代语文》2006,(5):128-128
"莫"最初是"暮"的本字,<说文>:"莫,日月冥也."<说文通训定声>:"莫,假借为无."段玉裁认为是引申义,<说文>段注:"引申为有无之无."几乎所有对"莫"的训释,皆以为"无"字,如<广雅·释言>:"莫,无也."<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笺:"莫,无也."<小雅·天保>:"以莫不庶."笺:"莫,无也."<礼记·檀弓>:"莫相予位焉."注:"莫,无也."<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皇疏:"莫,无也."皆以"无"为训,这种训释含混模糊,因此,后世对"莫"的用法争论颇多.  相似文献   
13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用电量的供不应求,使变电站的分布越来越密。本文从地下变电站设计的原则,地下变电站存在的弊端以及如何优化进行的分析,为我国地下变电站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4.
近年来,城市形象已成为衡量城市软实力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但是真正有意识、系统化利用网络来推广城市形象的还不多见.本文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个案,通过分析近年来其城市形象网络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发挥网络人际传播力量、加大网络议程设置力度、优化门户网站“城市形象”频道宣传力度等措施来提升淮安市的城市形象,以期能对其他城市形象的网络建构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5.
本文从媒介生态视角出发,认为广告编辑环境同媒介生态一样,是一个动态、循环的系统结构;组织生态因子、技术生态因子、文化生态因子和信息生态因子构成了广告编辑环境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协调配合,共同建构一种平衡、和谐的广告编辑环境。并提出,应该以小众为核心,建构具有针对性的组织环境;以数字技术为手段,打造具有媒介特色的文化环境;消除噪音,营造清晰的信息环境;做好信息引导,形成和谐的传播环境等,使广告编辑环境的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6.
"泛媒化"不仅造成了舆论生态的改变,也带来了思维方式的革新.作为媒体融合的关键性要素,"媒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被赋予不同的价值和使命.本文从"媒体"角度切入,分别以"媒介化""再媒介化""去媒介化"来探析媒体融合的技术逻辑、内容逻辑和认知逻辑.研究认为,媒体融合是以"媒介化"为其前导和基础的,没有"媒介化"作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7.
本文通过分析垃圾信息、网络炒作、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对净化网络传播环境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8.
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手机短信成为信息传输的重要方式,手机短信语体具有开放性、娱乐性、创新性、复制性等特征,其特征是在社会交际的需要下而形成的。短信这个特殊载体使得交际者可以摆脱语言规则的约束,语言的简洁和变异成了短信交际的必然倾向。该文从四个特征对这种新兴的语体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9.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青岛市17家健身俱乐部会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总结出青岛市健身俱乐部会员运动损伤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损伤的措施,更好地促进健身俱乐部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