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唐代的红雪     
朱红 《寻根》2005,(3):54-56
2004年岁末至2005年年初,上海博物馆举办了一次“周秦汉唐文明大展”,集中展示了何家村窖藏及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诸多文物。在四楼展厅所陈列的陕西何家村窖藏文物中,大批金银器的展示,反映了唐代道教文化的兴盛。其中一素面银质盛器,上有墨书“光明碎红砂……”等字。为此次大展而出版的《周秦汉唐文明》一书对所盛之物加以说明:“光明红砂即丹砂,又名朱砂、汞砂,是炼丹的主要药品。  相似文献   
22.
“国粹”(国粋,kokusui)一词来自日语,是明治时期日本知识人对英文“Nationality”(中文一般译为“民族”“民族主义”等)一词的翻译。日本的“国粹”概念认可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各自保持各国的国粹发达,为世界文明做贡献。这一以保存国粹来实现民族复兴的观念对于深陷于国家民族危机之中的晚清中国知识人充满了吸引力,受到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欢迎。20世纪初,“国粹”一词亦风靡于中国,成了章太炎、刘师培等革命派学人笔下的热词,意指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精华。新文化运动前后,“国粹”一词频频出现于新文化人笔下,却常含嘲讽之意。在“国粹”的理论旅行中,中国的“国粹”概念虽直接受到日本影响,却并非照搬。日本的国粹与欧化最后形成了合流,演变为日本主义;中国则在批判中接受与阐释“国粹”,保留了自我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3.
“图谱”是指经过系统编辑并根据实物绘制或摄制的图集.中国传统图谱的编制和研究历史悠久.具有现代意义的图谱编绘始于19世纪的欧洲.本文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图谱样本集——中国手工纺织技艺图谱》编制实践为例,借鉴中国传统图谱学、日本民俗地图、知识图谱的理论和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图谱编制的原则、特点与方法进行初步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24.
中国20世纪前期的"传说"概念是中西学术交流的背景下诞生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民俗学家先后从不同角度对"传说"概念进行了诠释研究,促进了现代"传说"概念的成熟。"传说"概念逐渐从神话和古史领域中分离出来,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而最终进入民俗与民间文学的领域,是其发展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25.
伊格尔顿 (TerryEagleton)无意於一般地对“美的本质”、“艺术的本质”之类的问题进行探讨 ,而是从全新的审美视角开具了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处方” ,这一处方即从具体的特殊性的存在(人 )出发的一种唯物主义伦理学———他所理解的美学。  相似文献   
26.
主要具备一般的花园绿地性质的“园林” ,之所以会发展成后来的“园林艺术” ,是因为隐逸文化给它创造了一个艺术境界提升的氛围。以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一批隐士及准隐士 ,为了弥补丧失政统事业进取后的心理虚空 ,他们将人格精神的独立自由及彰显重建 ,付诸于营园赏园审美实践 ,从而最终推动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生发与勃兴  相似文献   
27.
笔者近日打扫书箧时,发现旧藏的一份清代嫁妆“奁目”尚完整“健在”。翻览了一下,一时倒也觉得可以写点什么。遂趁此耄年,尚可握管之际,不顾贻笑方家,作此肤浅陋文,公诸民俗学家参考。我手中的这份嫁妆样本,经摺裱装,高二十五公分,宽十一公分,连面带底,二十一页(四十二面),用红纸加长、绿纸衬背,封面银色图案,三位身穿文官服,以二迎一、外加数名小厮,组成一幅恭揖贺喜图,顶端是“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堂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中驾六龙。”的五绝诗。面上是楷书“奁目”二字,内页一二两面,是篆文“荆布家风”…  相似文献   
28.
作为都市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都市文化的生产体现了社会精神生产在都市化阶段的新特点。由此可以把都市文化的生产放置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更为宽广的视野中去审视。资本的介入使精神生产的特点发生重大转变,精神生产从非生产性开始向生产性转变,精神生产也与劳动剩余价值的产生紧密联系。在大量的都市文化产品消费中,人们却找不到更为有力的精神资源,支撑起人的健康生存与发展,都市中的异化感成为都市人普遍的生存状态。都市文化是都市人之为都市人的生活方式,要充分发挥都市空间的文化功能,也就是要使都市空间真正成为都市人生存并得到充分发展的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29.
“隶书”含义,古今有别。古人所说“隶书”是指真书或正书,此三名曾长期通用过,亦即今人所谓的“楷书”;今人所说“隶书”是指汉碑字体,古人叫做“八分”,二王的八分书迹在唐代仍有流传但不受重视。断言《兰亭序》毫无“隶书笔意”,非王羲之所书,这样从现代用语的习惯出发去解释古代文献,并以此来否定《兰亭序》,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30.
作为一个自觉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卢卡奇始终关注意识形态这一问题。他一方面继承发展了马克思经典著作中有关“意识形态”理论,另一方面又在意识形态理论上有所创新,强调了意识形态对艺术的“持久影响”和“先导”作用,并明确指出艺术不是纯粹的意识形态形式,探讨了意识形态的非自觉性特征和它在艺术中的突出表现,并对历史科学中发挥影响的那种意识形态也引起了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