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6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对目前广东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高校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推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22.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离不开低碳农业。从低碳农业的内涵入手,分析广东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广东对发展低碳农业的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23.
鸭稻共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鸭稻共作起源于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许多研究表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为了进一步探讨鸭稻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计鸭稻区、浑水区、清水区和常规区4个处理,采用平板培养法和BIOLOG技术研究了其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鸭稻共作能够增加水稻生长中后期稻田土壤可培养的微生物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常规区相比,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放线菌在抽穗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真菌数量在乳熟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BIOLOG分析显示,与清水区相比,稻田放鸭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和整体代谢活性,显著增加水稻抽穗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说明鸭稻共作系统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提高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种科技服务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和新理念.农业高校集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职能为一身,担当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的历史使命.本文通过对目前农业高校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科技大篷车"、"太行山道路"、"农业专家大院"和"科技绿洲行动"四种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服务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了四种模式的具体做法及其优缺点,旨在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技发展与全面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5.
以华南农业大学的农业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分别对相关的教学团队建设、课程网站建设、精品教材建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做法与成效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26.
土壤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对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土壤是地上生物的载体和介质,又是地下生物的生活场所,同时也是地上生物和地下生物的联系纽带;另一方面土壤通过对全球变化的贡献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因此,保护土壤资源,合理耕作与管理土壤,防止土壤退化是全球多样性保护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战略要素。  相似文献   
2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政治交往与社会经济活动也日益频繁,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物质、能量和物种等的交流范围与数量也与日俱增,这些活动也不可避免地或无意地引入或输出了大量物种,结果造成了许多外来物种入侵问题.生物入侵已成为当今的一个重要全球性问题.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可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进而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外来物种管理法律与法规体系,建立外来物种的科学引入机制和风险评价体系,加强生物入侵宣传,发动公众参与,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生态控制的研究和严格管理,以达到充分利用外来物种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减轻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