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童庆炳 《中国教师》2013,(21):31-32
人们总是觉得有知识是一种财富,却从来没有想过“无知”更是无价之宝。此话怎讲?是谁提出此论?是法国人瓦莱里(1871-1945)。瓦莱里是何许人?他是诗人,同时又是思想家。他最早是攻读法律的,却爱好诗和建筑,他认为诗与建筑是有关联的。  相似文献   
22.
<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了鉴赏文学作品的一个悖论:既说"知音其难",又说"文情可鉴".刘勰以"披文入情"的基本思路来解决这个悖论.根据刘勰的思路,作者分析了形成这个悖论的原因.中国古典的文学鉴赏,历来有两种不同的阐释要求,即"知音"式的阐释和"诗无达诂"式的阐释,刘勰的<知音>篇标举的是第一种阐释要求.只要掌握"术"和"律","知音"仍然是可能的.文情可鉴是建立在鉴赏者的起码的修养、全面的观察、合理的方法、鉴赏关键和鉴赏高潮的认识、掌握等基础上的.文章对此展开了独到的阐释.  相似文献   
23.
读南洋理工大学谢世涯博士的《南唐李后主词研究》是在从新加坡回国的飞机上,读来不忍释卷,觉得此书分量甚重。研究的规范和学风的谨严是谢先生大作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他对李憬词的思想和艺术分析,建立在十分严谨的考辨基础卜。例如经谢先生的考证,认为李馄不是死于宋太本赐个机药,对学界的一般说法提出了挑战。对于李馄词的版本更是搜集殆尽,—一列出,甚至包括外文独译三种,选译六种。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经谢先生考证,目前李憬的伪作意有二十三首之多,李后主传世的词实为三十八音。这些考群工作显示出作者在学术研究中的“求是…  相似文献   
24.
特征原则与作家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读着近几年发表的数量多得惊人的新作,我心里不免产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作品堆砌了那么多的生活细节,罗列了那么多的生活场景,为人物设置了那么多的“斗争的漩涡”,为现实编制了那么详尽的目录,它的作者似乎把吃奶的力气也用上了,却不能给人留下丰富而深刻的印象,反而给人以冗长、累赘之感?为什么有些作品只抓住一个细节、一个场面、一个人物的一种心理、一个举动、甚至一句话,只闲闲几笔勾勒,就能感人肺腑,令人荡气回肠,掩卷深思?  相似文献   
25.
关于文学特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并非是一个不容争辩的结论什么是文学的根本特征呢?中国当代许多文学论著都这样回答说:用形象反映生活是文学的根本特征。人们认为:文学和科学的不同,不在内容,而在形式。文学用形象的形式反映生活;科学则用理论的形式反映生活。这些说法几乎成了文学理论中一个不容怀疑的定律。建国以来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几本文学概论著作,毫无例外地坚守这一定律。例如:巴人的《文学论稿》(1954年)说:  相似文献   
26.
在《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之后,形象思维作为文艺创作的一条基本规律,已被肯定下来了。但是,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27.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 ,高校文学理论教材 ,在回答文学是什么的问题的时候 ,普遍采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审美意识形态的表述。例如由我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和它的修订版 ,都采用了“审美意识形态”这个关键词来说明文学的性质。尽管对这一理论不时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看法 ,但我觉得把文学表述为“审美意识形态” ,仍然是目前最好的一种观点。为什么这样说 ?追溯“审美意识形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我们不能不追溯一下“审美意识形态”观点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一语境 ,那么我们似乎可以把文学说成是任何一种事物。因…  相似文献   
28.
自教育部颁布了《课程标准》(实验稿)之后,已经出现了多种面貌较新的语文新教材。竞争机制的引进,使语文教材编写的思想空前活跃起来,教学改革终于进入建设的阶段。作为密切关心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位教师,我为此感到欢欣鼓舞,但在阅读了几部新的教材之后,想到语文教学新实践中的种种问题,也不无失望之感。  相似文献   
29.
本文首先分析了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的有关读者意识这一大众美学思想的历史背景,然后将毛泽东所阐释的读者意识同西方接受美学加以比较。论者认为,毛泽东的读者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其独到贡献是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读者类型的划分,读者期待视野的辩证发展以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理论。  相似文献   
30.
20世纪我国文艺理论,经历了曲折发展的道路。一般认为,世纪之初几十年与世纪之末的几十年,是我国文学理论发展的较好时光,自然,三四十年代也是出现一些重要文学理论著作的时期。世纪之初,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势头原是很有希望的。梁启超标榜诗界革命、小说革命,把文学与当时救国救民的任务结合起来,也是国情使然。而王国维在19世纪德国哲学的影响下,摆脱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教文学观,主张文艺为人生,提出文学的独立性与自主性问题,这较之稍后的美国与俄国的形式主义者的文学自主性理论,在论说上既早也深入得多。但是,文学理论发展的趋势,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