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各国文化   27篇
体育   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近年来,常常听到有些老集邮家将多年集藏、在国际上荣获大奖的邮集转让的消息,也看到不少后起之秀在购得老一辈邮集后又不断丰富,使之更加至臻完美的情况。感慨之余,也为这些邮集有了新的归属并不断发展而由衷的高兴。其实,这在国际上是屡见不鲜的。“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应当说是件好事。  相似文献   
22.
厂甸旧事     
最后一次去厂甸,好像是在1956年的正月,距今已经有五十多年了。从网上看到如今的厂甸又是游人如织,盛况空前,但是仔细观察之后,发现了与旧时厂甸有了两点不同,一是地域仅纵贯新华街,二是摊商以民俗花会、工艺百货、各色小吃为主,却很少看到旧书与文玩的摊贩。厂甸得名于琉璃厂,而琉璃厂则是因为元代曾在此建过琉璃砖瓦窑而得名,后来琉璃窑废弃,这里成了一片废墟,厂甸即指这片废墟,也就是今天东西琉璃厂的中心地带。"甸"  相似文献   
23.
赵珩 《世界文化》2011,(3):25-27
大约是在十二岁的时候,有位邻居是旗人名宦后裔,我偶然一次到他家中,看到人家在瓷青折扇上写金字,工整的写经小楷,按照每行回二的格式书写,是那样的清隽潇洒。那金粉是用白芨调过的,与瓷青扇面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4.
赵珩 《世界文化》2011,(12):34-36
常言道,笔墨纸砚是文房四宝,砚是其中之一。砚者,研也,是用来磨墨的。从中国文字的历史来看,上古是用刀刻竹木、金石为文,是没有砚的,从周代开始,才有了用石墨磨汁作书的习惯。石墨须研,研墨则有盛器,这种盛器多为瓦制,后世称之为瓦砚。以石为砚一般来说肇始于唐代,但从文献的零星记录中,也可以发现秦汉以前有以石为砚的传说,据说山东孔庙有石砚一块,为孔子所用之物,当然是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25.
26.
一、解放教育与驯化教育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弗莱雷提出了许多与传统教育截然相反的新观点,形成了他的丰富的解放教育的理论。 弗莱雷的解放教育(Liberating education)是针对驯化教育(domesticating education)而提出来的。首先,弗莱雷对形成驯化教育的社会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解剖。弗莱雷认为,当时的巴西社会,现存的文化是统治阶段的文化,这种文化使人“物化”,使人们无法自己进行重大的选择。在这种文化结构中,人只能接受现存文化的规范,按现存文化规范面行事。弗莱雷指出,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即传统的教育(包括扫盲教育),自然是实施驯化式的教育,将人“驯化”成与现存制度、现存文化相一致的成员。 其次,弗莱雷通过对成人扫盲工作的总结,揭示了扫盲教育(也是传统教育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弗莱雷指出,传统的教育将学习者看作是客体,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者,并要求  相似文献   
27.
赵珩 《集邮博览》2013,(9):56-59
2013年中国国际集藏文化博览会即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有中国书信文化的专题展示,这是对中国邮政文化的进一步拓展和补充,也是对书信文化研究的重视。书信,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书札,是信息传递的载体,也是集文献、史料、文学和艺术之大成的特殊体裁。一书札的起源书札的称谓很多。书,是一个有内容的文字;札,就是把竹简编起来。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者木片上,这就是简牍。大块的木片或竹片,一般称为"牍",窄条的、需要拼连起来的叫做"简"。通过绳或带子,把它穿  相似文献   
28.
椟中万象     
赵珩 《世界文化》2011,(11):37-38
韩非子有一则“买椟还珠”的故事,讲的是郑人从楚人那里买了一个极其精致的木盒,内盛珍珠,郑人喜其木盒却还其珠,而珠的价值却远在盒之上,后来喻以去取不当,成为人们熟悉的成语。  相似文献   
29.
赵珩 《世界文化》2011,(4):30-31
偶检旧箧,翻出不少近二十多年往来的书信,寄信人中不少是已作古的老先生,纸墨依然,斯人去矣,令人有不胜今昔之感。许多往事,犹如昨日,大抵这就是书牍留给我们的忆念。  相似文献   
30.
赵珩 《世界文化》2011,(6):36-38
印章是中国文人特有的一种符号标志,在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文牍、典籍、信札、书画上,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印章,不但印文各异,印体的材质和形象也是五花八门,它们不仅是一种个性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