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20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旅游竞争力效度的中国省级旅游区旅游发展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对区域旅游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单纯的竞争力研究主要是基于过往年份的数据,测定未来可能的竞争力大小及强弱,缺乏旅游发展实践的反证。为此,本文在旅游竞争力研究思想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旅游竞争力效度的概念,建立评价模型,考量区域旅游竞争力实际发挥作用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用旅游竞争力和竞争力效度双维指标测定特定旅游区旅游发展态。通过对中国31个省级旅游区发展态的测定得出相应的分析和评价发现,中国各旅游区发展态的地区不均衡性非常突出,9大明星旅游区中只有四川旅游区地处西部,其余的均为东部的旅游区,而西部其他11个旅游区不是处于瘦狗旅游区就是处于问题旅游区,这就要求对旅游发展的区域平衡问题给以充分重视,特别是要重视处于问题旅游区的陕西、云南、广西和重庆4个旅游区的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旅游竞争力优势,使它们力争发展成为明星旅游区。  相似文献   
22.
马耀峰  王冠孝  张佑印 《资源科学》2008,30(11):1747-1753
借用空间场理论的场能、位势、空间场的地域结构等分析方法,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97年~2001年和2002年~2006年两个时间断面入境旅游流的集聚场能和辐射场能以及相对位势和绝对位势,分别构建了两个时间断面入境旅游流空间场的地域结构,在此基础上对两个时期内四川省入境旅游流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四川省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场效应有增强的趋势,且其集聚效应明显强于辐射效应;多省市典型区域内都有一个高等级场能中心,广东、北京、上海、云南、陕西、江苏五省市是四川省跨区域旅游合作的重点地域,加强与环渤海区域的旅游通道建设,是四川省实现旅游流空间流向合理调整与流量结构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3.
应用增长极理论整体提升陕西旅游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陕西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应用增长极理论分析原因。提出优化西安旅游产品结构,培育新的增长极;运用城市综和实力指数与区位商,量化分析、选择新的旅游增长极;建议采用“点-轴-网络”发展模式,构建关中、陕北、陕南子系统组成的陕西旅游系统,实现区域联合,整体提升陕西旅游业。  相似文献   
24.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以2008年雪灾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广泛收集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极端天气气候对旅游业的影响,按影响机制将其划分为3个类型,并借助本底趋势线理论完成了2008年雪灾对旅游业影响的分析。结果显示:①高温热浪等主要通过降低气候舒适度,大雾等主要通过阻断交通,降低景区的可进入性和可观赏性,暴雨洪水等主要通过危及人们生命安全,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②2008年雪灾对各省区入境旅游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其中,贵州、江西等受灾严重,旅游损失率最大,损失率在1.48%~4.98%;广东、江苏客流损失量较大,分别为11.7×104人和5.6×104人;③雪灾对各城市入境旅游的影响较小,其中,桂林、黄山受灾严重,旅游损失率较大,损失率分别为2.25%和1.79%;深圳、桂林客流损失量较大,分别为4.0×104人和3.4×104人;④2008年雪灾对旅游业的影响,其游客损失量与客流量基数(本底值)成正比;游客损失率与2008年本底值(基数)成反比;损失量和损失率两者均与受灾程度存在一定的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25.
刘军胜  马耀峰 《资源科学》2016,38(8):1476-1490
不同群体对区域旅游的供给感知评价可为目的地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基于北京市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一手调查数据,建构两大群体旅游供给结构方程感知模型,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分析两大群体对北京旅游供给感知程度及其差异,以识别旅游目的地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所注重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通过对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样本数据的公因子萃取,提取出两大群体旅游供给感知公因子,包括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与安全、交通服务、服务质量与设施、旅游活动、信息服务与营销、旅游景区等方面,并以此建构并验证两大群体结构方程感知模型;②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旅游供给感知存在宏观差异,入境游客注重旅游目的地整体发展水平与软件环境建设,注重旅游过程中的情感性消费,而社区居民更注重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市场营销等基础层次消费;③入境游客所提取出的一阶隐变量对旅游供给感知的路径系数较高,而社区居民所提取出的一阶隐变量对旅游供给感知的路径系数相对较低;④入境游客与社区居民的旅游供给感知受个人及群体认知能力、感知水平等一系列微观因素影响,受旅游目的地旅游供给结构、发展水平等宏观条件的制约,同时在二大群体所扮演的自然人与理性人角色的共同影响下导致对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出现差异与错位。  相似文献   
26.
上海已成为我国西部省区的“二手客源地”之一,其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是我国入境旅游流运动的一个缩影。入境流的空间转移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转移态是反映旅游流流向和流量的重要指标,计算研究发现旅沪客流主要流向旅游资源富集的区域(川、渝、桂、滇、陕等)。结合实际修正了传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并计算上海与西部省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对转移态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耦合分析,结果显示:边境5省区(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西藏)属于非耦合区域,甘肃为低耦合区域,重庆、四川、贵州属于中耦合区域,陕西、青海、宁夏属高耦合区域。在此基础上对西部不同类型省区如何更好的吸引“二手客源”、发展入境旅游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7.
有着自我文化特质的群体会通过旅行的方式,到达自我文化的核心地方去追求深层次的身心体验。本文通过网络"田野调查"的方式获取偶像崇拜亚文化群体主题旅游的互联网发帖,采用扎根理论提炼11个主范畴,构建了一个"个人情境交互作用——特异性高的主题行程——情感体验和文化认知"的机制模型,并开发了故事线。研究发现:旅游者沿主题脉络开展一些相对于大众旅游者特异性高的行为和活动;人际互动作为中介条件推进了旅游者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呈现出态度、情绪和心境的多层次特征。  相似文献   
28.
运用Theil指数、ESDA-GIS、规模-质量耦合矩阵和相关分析,从时空态势及影响因素对中国入境旅游流质(ITFQ)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1中国区域ITFQ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空间分布上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为核心的核心-边缘格局。与入境旅游规模差异不同,地带间差异是我国ITFQ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2从全域空间分异来看,ITFQ的空间分布呈现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溢出效应;局域空间分异,LL区主要在西部地区,HH区主要在东部的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HL和LH区数目较少;3规模-质量耦合模式上,东部地区主要为高耦合发展模式,中部、西部大部分处于低耦合发展态势,非耦合型呈现出高质低量型向高耦合型、低质高量型向低耦合型发展的态势;4交通通达度、地方经济水平、旅游产业水平、旅游目的、重游率、客源结构是影响ITFQ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
根据我国高校目前存在的教学方法过死、过单,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本思想;并建议倡导几个面向21世纪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