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910篇
科学研究   71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373篇
综合类   13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网络给人们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的同时,也传载着大量不良甚至非法的网络信息,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倡导良好网络道德、培养文明网络行为,加强"绿网"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强化行业自律、规范网站行为,大力开发和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阻止不良甚至违法信息的传播,完善网络监管机制、减少不良信息的危害,建立科学的标准体系、规范网络文化的走向,加强网络立法、严格网络执法,坚决打击网上不法行为,为青少年全面健康地发展,营造绿色的上网环境。  相似文献   
42.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我国青年的竞争文化正悄然异变,传递着令人担忧的信息。究其原因,"财富观"的异常是无法推脱的重要因素,如何构建正确财富观,还青年一个健康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3.
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攻击行为及暴力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文章以一位正在服刑的青少年暴力犯的成长故事为线索分别从青少年个体、家庭、学校等视角探讨了影响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影响暴力的最本质的因素是青少年缺乏足够的社会能力和正确的自我认知观念。为此,本研究建议对青少年暴力行为进行生活技能的培训和认知行为的训练,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青少年篮球技术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篮球技术训练是我国篮球的基石,其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的整体篮球水平。把控制论运用到篮球技术训练过程中,通过对控制流程、控制因素、技术训练的过程控制措施的研究,以促进青少年篮球技术训练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45.
以689名亚热带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皮褶厚度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他们的皮褶厚度上臂部、肩胛部、腹脐部、腹侧部皮下脂肪发育情况测试,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得出了亚热带青少年4项皮褶厚度发育各项均值及脂肪含量等数据,为在21世纪深入了解亚热带青少年皮下脂肪发育的规律及人体营养储存变化的情况,给营养学、人类学、教育学、运动选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46.
Hip-Hop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城市青少年群体中流行的一种文化形式,即嘻哈运动文化.着重介绍了街舞和滑板这两种嘻哈运动形式,以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视野对Hip-Hop运动的文化属性、文化根源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具有促进体育文化消费、有利于社会整合、满足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表意性符号和社会差别需要方面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47.
潜优势射箭项目青少年基础训练关键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我国青少年射箭运动员训练现状进行调查,得出结论:我国射箭项目仍沿用三级训练培养模式后备人才培养途径较为单一;我国青少年射箭教练员尽管有丰富运动经历,但综合执教能力不强;射箭青少年运动员全年训练以单周期为主要训练安排模式,准备期以技术训练为主导,体能、尤其是心理训练比例严重不足;专项力量安排缺少针对性方法,有氧能力手段单一,协调能力发展滞后;射箭青少年运动员周训练负荷安排与国际箭联颁布的世界各国家队成年运动员负荷平均水平持平。射箭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负荷大,有效训练质量不高;与射箭强国韩国相比我国射箭青少年运动员全年参加正式比赛场数过少。  相似文献   
48.
青少年问题行为在当今社会中已屡见不鲜。从文化的角度看,问题行为是青少年以自己特有的温和的抵抗仪式对父辈文化、权力阶层的反抗,但最终并未能改变他们在社会中不平等权力关系中的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49.
This article, based on 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five Filipino-born daughters of Filipina migrant workers in Japan, discusses how these young women construct understandings of home as they navigate the borderlands between the Philippines, Japan and the US. The study reveals the ways in which these young women negotiate the possibilities and constraints of their homeland in the Philippines, their new land of Japan and an imagined future home in the US. Their senses of safety, economic security, community and cultural/linguistic affirmation all affected how they understand these countries as potential and possible homes. The study reveals how these youth search for and build homes across multiple spaces and the struggles they encounter within that search.  相似文献   
50.
Abstract

The evolution of moral panics is dependent on the particular social context and the ability of certain issues to trigger concern within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have employed a cross‐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heavy metal music subcultures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ssues that generate such panics based on the socio‐political context of each country and its current concerns. Although the youth involved in both cases are marginalised male Malays, the framing of their alleged deviance and criminality permits, in the case of Singapore, only a limited possibility for moral panic creation given the conservative socio‐political governance that limits allegations such as ‘Satanism’. In the case of Malaysia, where a ‘large‐scale’ moral panic involving black metal emerged in 2001, the recent trend towards Islamisation gave fodder for the condemnation of black metal based on the allegations of the anti‐Islamic behaviour of Muslim youth involved in the black metal scene. In both cases, such groups were exploited by parties claiming to defend the social fabric of the moral majority, but in the latter case it took on grave implications due to the extent of the state and public response. This paper thus argues that the framing of these moral panic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success’ of the panic or its ability to capture public and state imagin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