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教育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基于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点评估实践,认为专业学位点自我评估要坚持学校自我评估与政府合格评估相结合、学位点自我评估与学科动态调整相结合、学位点自我评估与学科绩效投入相结合、综合评估与专项评估相结合、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学位点评估与后续建设相结合等六项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经历试点阶段和全面推进阶段,要找准专业学位点自我评估定位,明确专业学位点发展目标,强化专业学位点专项评估,引入多元主体参与自我评估。  相似文献   
42.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国家宏观、省域中观和高校微观质量保障模式分别属于学术主导型、行政主导型和行政主导型,高校在我国三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主体中发挥主导作用,且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学院主导特征。高校办学层次越高,行政放权越多;高校规模越大由行政主导向学术主导的转移越明显;西北地区高校行政主导占比最高。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将向政府、高校、社会三元协同型转变。  相似文献   
43.
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关涉高校、考生、导师三类主体,三类主体因追求效率、公平和学术自由而存在明显的价值取向差异,进而导致高校与考生间效率与公平的矛盾、高校与导师间追求效率与学术自由的矛盾、导师与考生间自主选才与结果公平的矛盾。高校、考生和导师各主体需发挥各自力量和作用,构建充满张力的三力制衡状态。  相似文献   
44.
学科建设是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但对学科建设一些基本问题的认知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对学科建设的定位、学科建设的属性及学科建设的组成要素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析,认为学科建设是学校领导、职能部门、教师和科研人员三种不同主体多元共存的立体图像,不同主体的认知上既有差异,内在上又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45.
结合高校产教融合培养研究生存在的利益共同体目标追求迥异、支撑载体缺失、长效机制缺乏等共性问题,武汉理工大学通过建立多元主体利益共同体、打造产教融合支撑平台、构建运行机制进行制度设计,探索了校企协同遴选优秀人才、校企合作优化培养方案、校企联动实施双向选择、校企联合实行双师指导、校企互动强化学生管理、校企协作创新质量评价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认为深化产教融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扩大教育规模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探索有效模式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未来期待。  相似文献   
46.
我国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经历了起步混沌期、初始探索期、稳定发展期和深化改革期,政策文本分析表明,每一阶段在政策价值取向、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上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政策价值取向由服务外部需求转向引导外部发展,政策目标由适应教育自我发展转向全面深化改革,政策工具由单一工具转向系统工具包,政策内容由简单模仿转向形成中国特色,政策参与主体由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47.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经历了制度模仿期、制度初建期、改革探索期、招考分离试点期和深化改革期,不同阶段在招生主体、招生类型、招生规模、招生形式、招生机制上呈现出鲜明特征;其制度变迁的动力在于行政类主体、高校类主体和市场类主体的博弈与均衡,反映了行政类主体的权力主动让渡、高校类主体的角色转换和市场类主体的有限承接.  相似文献   
48.
我国高校博士生招生制度呈现治理结构由单一政府管理向多元主体共治转型、价值取向由公平优先向质量优先转换、招生方式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并存转移、招生对象由无差异化大众向少数优异群体或特殊群体转变的演变轨迹。当前我国高校博士生招生模式四元共存表现出政府的越位和错位之嫌、高校的错位之弊以及导师的缺位之误。我国高校博士生招生模式的改革方向在于确立以认识论为基础、追求知识创新的价值取向,建立以申请审核模式为主、多元模式并存的改革目标,构建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多元主体共治的治理体系;具体路径在于调整申请审核模式、服务国家特殊需求模式的内涵,形成两种模式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49.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模式改革的目标愿景是建立基于建设主体、建设对象、建设内容、管理制度等多元混合的学科建设模式,这既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客观要求、坚决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实践、科学配置高校办学资源的有效举措,也是推动学科建设模式改革的现实需要。多元混合型学科建设模式可实现建设主体、建设对象、建设内容和管理过程的"四协同",具有建设思路战略性、建设目标长远性、建设主体协同性和建设对象系统性等特点。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模式改革,保障并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成效是其根本价值追求,改革逻辑由高校外部转向高校内外协同,路径选择由同质化倾向回归特色化路线,建设手段由传统管理走向现代治理。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