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7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本文讨论古代诗词七言句中的"A如BX如Y"式比喻。这种格式的比喻,有学者称为"连喻"[1],即在古代诗词七言句中,连续使用两个比喻,比喻词用"如",也用"似"、"若"、"为"、"成",还有省去比喻词的情况。翻检古代诗词(含散曲等),七言句中常见这种格式的比喻,通过语料分析,不难发现这种格式在结构、节律、本体喻体的位置和选用以及修辞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1.格式"A如BX如Y"式比喻出现在古代诗词七言  相似文献   
42.
张云飞 《语文天地》2009,(10):33-35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相似文献   
43.
成长     
大自然物象万千,风有风声.雨衣雨音,人衣人专。鸟衣鸟语……造就了一个混响而有活力的世界。然而,在我的心灵里却流淌着一种奇特的声音,这种声音比任何声音的形式都多样,比任何声音的韵律都动听,也比任何声音的内涵都丰富,那就是生命成长的声音。  相似文献   
44.
尹红斌 《语文天地》2010,(11):21-22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可见。只有作者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高度融合才能达到“意境深远”的要求。  相似文献   
45.
谭明诗集《光芒与蝶》到案头已年余,在零散的阅读中,感动也是零散的,但每一次感动却深入而持久。正是这样的感动一次又一次集中起来让我产生了对《光芒与蝶》说话的激情。然而,我深知解读一个诗人、一部诗集,甚至一首小诗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深入到每一首诗歌内部的细微之中,探听诗人的脉息,统摄所有的作品为一个整体,并最终敞亮诗人的心灵形象,这确实不是简单的事情。一首诗是多义的,诗人也是多义的,进入一个诗人正如进入一首诗,会有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自然也会有不同的认知结果,  相似文献   
46.
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大体有以下三类:人象、景象和物象。  相似文献   
47.
近年来,物象贯穿类作文在高考中备受追捧,往往能取得一定的高分。但是"物象"选择一定要得当,不然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一般情况下,物象贯穿类作文的物象选择一定具备典型性,能为作文中的人物、情节、主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勾连,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让"物象"成为考场作文的灵魂。  相似文献   
48.
上善若水"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以水喻道:渊深虚静;孔子以水述理:知、仁、恒;禅宗从水见质:净、空、明。儒、释、道、诗人共同演绎完成的"水"的意象,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宇宙精神。  相似文献   
49.
章探讨了散意境的本质内涵及其与诗歌意境的区别。同时提出了创构散意境的三条途径:抓住动情之物是意境创构的根本;突出寓意之点是意境创构的核心;展开想象之翼是意境创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
节日民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综合性文化现象,具有全息性质。节日民俗对宋词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节日文化触发了宋词创作的契机;2.民俗物象扩大了宋词创作的题材内容;3.节日民俗文化推进了宋词创作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