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体育   97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运用实验法,对123名9~17岁男子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成分和无氧代谢能力发育状况进行测试与分析,探讨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成分与无氧代谢能力的发育特征及两者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2.
高炳宏  陈佩杰  董强刚  杨震 《体育科学》2006,26(2):42-47,54
采用PCR和breath by breath方法,对上海汉族55名优秀游泳运动员、60名优秀赛艇运动员和85名汉族普通人的ACE基因I/D多态性和VO2max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上海汉族优秀游泳和赛艇运动员ACE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上海和成都地区汉族普通人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Caucasian人群相比,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1),表现出明显的民族和地区的差异性;游泳和赛艇项目健将和一级运动员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0.05);游泳运动员水平越高,Ⅱ型所占比例就越高,赛艇运动员中水平越高,ID型的比例越大;2)不同基因型的游泳运动员的VO2max、VO2max/kg、VCO2max、VEmax、O2-plusemax、Wmax和Tmax等指标,均表现为Ⅱ型〉DD型〉ID型,Ⅱ型明显优于ID型(P〈0.05~0.01),而赛艇运动员则表现为ID型〉Ⅱ型〉DD型,ID明显优于DD型(P〈0.05~0.01)。结果提示,游泳项目中具有Ⅱ基因型或Ⅰ等位基因的运动员,赛艇项目中具有ID基因型或Ⅰ等位基因的运动员,可能属于运动训练敏感的高反应群体,经过多年系统科学的训练,具有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可能。ACE基因I/D多态性可作为运动训练和选材中高敏感的、非常重要的遗传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建立干扰素-y(IFN-y),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表达的绝对定量实时PCR检测技术。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25名健康运动员生理状态下外周血白细胞IFN-y、IL-2、IL-4和IL-10 mRNA的表达。结果: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能够对健康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IFN-y、IL-2、IL-4和IL-10的mRNA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相关系数r〉0.99。结论:从分子水平为检测运动过程中细胞因子的改变、评估运动员免疫机能状态提供了简易和准确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4.
女子手球运动员无氧耐力的监控与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女子手球运动员无氧耐力的监控和评价意义,方法:测试女子手球运动员(12名,上海女子手球队)的无氧代谢能力,对心率和血乳酸进行统计分析,在训练和比赛中分析和应用;结果:针对场上位置不同,用心率来控制运动员的最大乳酸训练和耐乳酸训练,通过训练以达到峰值心率为评价标准,监测运动后心率以观察恢复情况;结论:对女子手球运动员训练疲劳和消除共性规律和个性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把无氧功和心率联系起来以控制训练的强度,从而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45.
长期运动应激对人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3H]地塞米松(Dex)为配体,用放射配体结合测定法研究了成年运动员和老年运动员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变化。8名成年运动员和8名老年运动员白细胞[~3H]Dex特异结合量与成年人对照组和老年人对照组比较,前者相差非常显著,后者相差显著。为了探讨运动员GR减少是否可逆,同时测定了退役运动员白细胞(GR)。6名退役运动员白细胞[~3H]Dex特异结合量与成年人对照组比较相差不显著。结果表明,长期运动应激可以导致人白细胞GR可逆性减少。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过度运动激活中性粒细胞NADPH氧化酶介导产生的活性氧(ROS)对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及实施二联苯碘(DPI)干预作用.方法:30只雄性V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静组(C,n=10)、过度训练组(E,n=10)和DPI干预组(D,n=10),E组和D组进行递增负荷跑台训练11周,末次训练结束后在36~40 h内各组随机取8只眼眶静脉采血.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及血液中脂质过氧化水平;提取白细胞用AnnexinV/PI双染色法流式测定中性粒细胞凋亡与坏死程度;免疫细胞化学的激光共聚焦法测定NADPH氧化酶关键亚基的gp91 phox与p47phox的共定位;单细胞凝胶电泳测定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结果:1)与C组比较.E组血浆IL-1b显著性升高,IL-8、TNF-α显著升高(分别为P<0.01和P<0.05),MCP-1与CINC显著性下降(P<0.05);而D组血浆IL-1b、MCP-1显著下降(P<0.05),IL-8、TNF-α显著性升高(P<0.05);E组和D组大鼠血浆慨、MPO水平均上升(分别为P<0.01和P<0.05);2)与C组相比,E组、D组中性粒细胞性凋亡的百分比均显著上升(P<0.01),但中性粒细胞的死亡数E组增加(P<0.05)而D组无显著变化;3)与C组比较,E组出现DNA损伤的彗星细胞数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且彗星细胞的宽度和尾长的变化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而D组的变化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4)中性粒细胞的共聚焦染色定位显示:与安静组对照比较,E组出现了NADPH氧化酶关键亚基的gp91phox与p47phox的共定位.结论:1)过度运动可引起外周血炎性因子和趋化分子分泌的增加,从而有可能诱发组织炎症的发生和而调节T淋巴细胞的分化;2)过度运动可激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NADPH氧化酶介导产生过多的ROS使血液的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3)由此途径产生的ROS的增多和血液过氧化水平的提高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本身的凋亡甚至死亡和淋巴细胞的DNA损伤:4)由此途径产生的ROS的增多、吞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的过氧化损伤、炎性因子及免疫调节因子的变化等多因素可调节细胞免疫,是过度运动引起的运动型免疫抑制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设计兴趣导向性柔韧游戏并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运动干预,了解兴趣导向性柔韧游戏对儿童青少年柔韧素质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某区小学三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兴趣导向性柔韧游戏实验班和对照班,受试者均为健康儿童且自愿参与本研究。设计兴趣导向性儿童柔韧游戏并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为期九周、每周两次的运动干预,而对照班学生运动干预采用正常的静态或动态伸展练习。形态学测试指标有:身高、体重和体脂率,通过分别测试运动干预前后坐位体前屈、俯卧背伸及双手后勾等指标,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男女学生运动干预前后双手后勾、坐位体前屈及俯卧背伸等指标差异,了解兴趣导向性柔韧游戏对儿童青少年柔韧素质干预的效果。结果:①运动干预后实验班男女生坐位体前屈、俯卧背伸、双手后勾与运动干预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运动干预后实验班坐位体前屈、俯卧背伸、双手后勾与对照班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兴趣导向性柔韧游戏的运动干预可以有效发展儿童柔韧性素质。  相似文献   
48.
上海城区7~17岁男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相关的体质是生活方式相关代谢性疾病早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从身体成分、心肺耐力、肌肉力量与耐力、柔韧性四个方面加强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体质指标的测评是了解青少年健康的重要途径。以美国FITNESSGRAM标准化体质测评为背景和依据,对上海城区7~17岁学生进行FITNESSGRAM相关项目的体质测评,分析并了解上海城区7~17岁男女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成绩现状,并通过效标参考标准合格率的比较,了解上海学生健康相关体质水平与美国的差异,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测量评价指标体系而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49.
应用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并结合隔网对抗项目运动训练实际需要,从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四个阶段,对隔网对抗项目机能监控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其设计思路、方法可为其它运动项目的机能监控管理系统设计所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0.
目的以客观测量的体力活动水平为基础,分析不同持续时间活动的频率及其占总活动时间的比例,从而掌握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簇集特征。方法根据知情、自愿原则,在上海市杨浦和宝山2个区共招募306名学龄前儿童为受试者,通过连续7 d佩戴加速度传感器ActiGraph GT3X+测量其日常体力活动水平,在此基础上将每次体力活动按强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分类,并统计不同持续时间的活动平均每天出现的频率及其占总累积活动的比例。结果共有146名受试者[男85名,女61名;平均月龄为(57.7±5.0)月]7 d测量数据均有效,被纳入最终统计分析。发现采样间隔为1 s时,学龄前儿童平均每次体力活动持续时间≤4 s,且70%以上的中等强度和大强度体力活动持续时间为2~3 s。结论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以持续时间较短的零星活动为主。为准确测量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特别是中到大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宜采用较短的加速度传感器采样间隔(如3 s或更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