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篇
体育   139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范克平 《中华武术》2004,(11):44-47
本刊登载的《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写真》一文,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有热切期待下一期者,也有持不同观点者。本刊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广大读者充分抒发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2.
三、央馆活字典陆林与死五毒童仁富。在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里,有两人被众位同仁戏称为一“死”一“活”——所谓“死”者乃“死五毒”童仁富,而“活”者则为“活字典”陆林。  相似文献   
63.
吴宪民 《精武》2006,(11):30-30
吴德连(1868~1945年)字峻山,北京人,自幼好武,从韩福顺习八卦掌,精研四十余年,旁及太极、六合诸功,曾任南京中央国术馆第三任教务主任,南北执教,颇负盛名,是八卦门中杰出者之一。其所传六十四势掌法,又名九宫八卦掌,强调以掌代拳,以走为主,参以虚实变化,步分摆扣,手眼当先,进退转换,动作自然,极具研究价值。今将吴先生亲传六十四掌行功笔记列后,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4.
壮非 《精武》2006,(2):53-53
陈发科从河南到北京后,一直住在同仁堂,国术馆就在同仁堂附近,陈发科心中打算到国术馆去见识一下。有一天,乡下打扮的陈发科来到国术馆的大门口, 他一身布衣,头上还裹着条毛巾,见两人倚在门旁,满脸得意神情。他眨眨眼,想试探一下,便向里闯去。刚走进一只脚,就被两边的人按住双臂,“干什么的?”陈发科一看,抖肩解开双臂说:“找你们这里的头儿。”两人答道:“今天头儿不在家。”陈发科拿眼一扫:“那好,改日我再来。”转身便走。  相似文献   
65.
吴宪民 《精武》2006,(10):19-19
吴德连(1868~1945年)字峻山,北京人,自幼好武,从韩福顺习八卦掌,精研四十余年,旁及太极、六合诸功,曾任南京中央国术馆第三任教务主任,南北执教,颇负盛名,是八卦门中杰出者之一。其所传六十四势掌法,又名九宫八卦掌,强调以掌代拳,以走为主,参以虚实变化,步分摆扣,手眼当先,进退转换,动作自然,极具研究价值。今将吴先生亲传六十四掌行功笔记列后,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6.
国术是武术的旧称,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由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一定运动规律组成,是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手段。学校体育国术课是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传统社会中武术发展的“尚抑”之律进行梳理阐析,发现中国传统社会在政权变动的历史进程中总是隐现出对“武”的“尚抑”之律,即政权建立初期对“武”抑制,随着政权的稳固逐渐尚武,从而又推动政权更替的历史规律。而民国时期却对这一规律进行了完全的颠覆,在建立初期就呈现出强烈的尚武之风,表现在:武术成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武术社团组织掀起尚武高潮;在杀敌救国的战场上成为抗敌利器和强心之剂;对国术理性科学的研究成为一时之尚。这给当代中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带来启示:关注“武”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助力学校教育、服务军队建设等最关键、最根本的价值和作用——以武健文,上升国家文化战略高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武术力量;以武育人,汲取历史经验助力体教融合,为学校体育事业注入民族基因;以武铸魂,弘扬新时代尚武精神,顺势应时铸造强军之魂。  相似文献   
68.
挖掘历史、探究本土经验以观照当下是研究武术教育问题的重要理路。对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的思想渊源与开展基础、教学实施及其成效进行研究发现:中央国术馆通过贯彻和实施“打练结合”教学模式为中国近现代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武术人才,成为中国学校武术专业教育的开拓者;囿于强种救国的时代背景,该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未能有效探索武术教育的“技外之理”。 从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表演”和“技击”应成为武术专业教育术科教学的“一体两翼”;从“打练结合”到“打练融合”方能实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重视“打练融合”技外之理籍以落实武术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9.
挖掘历史探究本土经验以关照当下是研究武术教育问题的重要理路。研究在史料蒐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发现中央国术馆武术教学模式为“打练结合”。基于此,运用历史比较法、文本分析法和逻辑归纳法,对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的思想渊源与开展基础、教学实施,及其成效进行了研究。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武术应用能力为主旨,将武术的基本功、套路和格斗进行组合练习的一种教育实施程序。中央国术馆通过贯彻和实施“打练结合”教学模式为中国近代现代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武术人才,使其成为中国学校武术专业教育的开拓者。囿于强种救国的时代背景,该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未能有效探索武术教育的“技外之理”。从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中至少可以得到三点启示:“表演”和“技击”应成为武术专业教育术科教学的“一体两翼”;从“打练结合”到“打练融合”始能实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重视“打练融合”技外之理籍以落实武术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0.
孟田 《体育科研》2018,(5):22-2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民国时期的武术期刊进行梳理,提出近代武术思潮是尚武精神、国术科学化以及全民国术化。在思想激荡的民国时期,众多武术期刊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武术思潮的传播。一些期刊旨在启迪民众,改变读者对武术固有的看法,促进“尚武精神”深入人心;一些期刊在传承传统武术的同时,引进西学中的“民主与科学”,力图在传统与现代之中找到平衡点,促使武术成为一种具有民族主义本质的理性表现;还有一些期刊则将自身置于思潮的风口浪尖,大胆矫正武术思潮在实践层面存在的一些偏差,促使“全民国术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