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8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解构章学诚与王力——新考证学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客观性的神话 首先,我想简单描述一下日本现在的中国学研究的特点.因为我觉得由此能够说明为什么我对章学诚的思想和学术感兴趣并写成拙著<章学诚的知识论>的原因.接着,为了阐明章学诚学术的特征,我想先以王力教授的训诂学方法论作为章学诚学术方法论之反面进行批评,然后探讨章学诚文本论的现代意义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62.
章学诚首先是一个正统的士人.他在正统与传统、主流与边缘、现实与理想之间执著地思考.在正统的学术都已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考据意识的时候,他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学术模式,这不是他个人之错,是一种传统士人的宿命.章学诚有一种正统不兴而欲续之的传统精神.章学诚重视正统学术"辨章考镜"的精神,但并不停留在单纯的考据,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应用性研究,即应用文献资料解决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从而重构历史,重写历史,这是他以史经世学术的最高层次和终极目标.章氏的学术思想最为显著的,就是他的以史学评估理论为重要特征的文献阐释学体系,也就是梁启超所谓"历史哲学".他身处边缘而心系传统.他的一系列思想为传统的思想作了一个最后的中世纪式的无奈总结.章学诚的"士人本位"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坚守传统的"道德本位",卫道成见很深,有强烈的权威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63.
吴汝纶是晚期桐城古文派的代表人物 ,他以“字字有本 ,篇篇成文”为原则修成的《深州风土记》 ,与旧志体例有所不同。该志“人谱”“金石”等篇中的史学研究方法 ,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且“人谱”为吴汝纶首创。《深州风土记》为清末名志 ,这一事实批驳了章学诚“文人不可与修志”的偏见。它对直隶及后来河北的不少名志起到了示范作用 ,其影响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64.
"史德"论是章学诚关于史家修养的重要理论."史德"论要求历史撰述中正确处理好史家主观与史实客观的相互关系,它是建立在史家"气平"、"情正"的基础上."史德"论的实质是要求维护封建主义的"天理"、"名教".  相似文献   
65.
黄梨州的史笔洋溢着创新精神、求实精神、批判精神和斐然文采。它具有布局谋篇匠心独运、记人叙事简约传神、纵横议论鞭辟入里三大主要特点,其传人分别为万斯同、全祖望与章学诚。黄梨州之所以能成为清初浙东学派的开山鼻祖,与其史笔的才、学、识兼备,且各有得力传人推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清人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赋论,对于我们探究赋的源起、发展与学术的关联,具有启发意义。汉大赋博物有如史志与类书,以及唐以来科举考赋制度.客观上推动了赋体创作的学术化倾向。在赋学研究中,历代赋论更多地体现于实际批评的诠释与评价,注重的是赋家的才学与赋作的功用。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则与学术传统、文化制度及赋体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67.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开一代考掘学之风。乾嘉年间,考据学发展到鼎盛,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流弊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反对为考据而考据,试图以此挽回一代惠戴之风。  相似文献   
68.
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写道:“学问之始,非能记诵.博涉既深,将超记诵.故记诵者,学问之舟车也.”这是一个比喻句,意思是说涉山济海,少不了舟车,在做学问的道路或航程中也少不了记诵.古今中外,许多语言大家都非常推崇背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背诵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背诵技巧,避免死记硬背,更科学高效地完成书本上的背诵作业.同时,注重课外的背诵积累,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加以引导.这样,课内外双结合,有“扶”有“放”,学生才能积累起丰富的语言,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69.
章学诚能够在《文史通义》一书中提出与儒家诗教理论截然不同的诗教观,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创造性地运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传统思维模式有关。如果研究者坚持以此种思维模式为切入点对章氏诗教观进行细致探讨,章氏诗教观的主要内涵和本质特点将得到清晰准确的展现。  相似文献   
70.
刘咸炘是民国史学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史学家。刘咸炘在《四史知意》中重点探讨"前四史"的史意,反映了他对古代史学理论的认同与实践。刘咸炘批驳"无中生有"和"我注六经"式的评论,在批评原则上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刘咸炘不仅评论"前四史",还评骘了历代学者关于"前四史"的评论,形成了双重批判的特点。他的论著和思想对于20世纪初期轻视传统史学的不良风气有针砭的作用,这是刘咸炘对民国时期史学批评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