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8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清代考据学发展到了乾嘉时期,过于偏重对经典作客现实证的研究,而缺乏对其思想意义的关怀,与清初的经世学风相比,考据学形式下的经学实为一套知识体系而非价值体系.乾嘉学者中的一些精英人物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也对考据学作了程度不同的自我批判.而章学诚对考据学的批判与这些人基本相类,甚至在学术路向上与汪中、凌廷堪等考据大家也有趋近之处.这反映出,清代中期的考据学自身在发生着某种内在转向,章学诚对考据学的批评与这一"转向"遥相呼应,他的思想是清代考据学思想的"综合"和"会通".  相似文献   
102.
《新上海档案》2005,(10):31-32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刘耿生在2005年第4期《档案学通讯》上撰文介绍:章学诚,清代方志学理论贡献最大者,他的代表作《文史通义》与刘知几的《史通》,并称中国史学理论史上的“双璧”,章学诚的方志学思想集中在《文史通义》中。主要有,一、“志属信史”。他主张方志相当于古代列国之史:“郡县志乘,即封建时列国史官之遗”,反对把方志归属于那种自隋唐以来以图为主,配以简要文字说明的“图经”,认为方志不仅限于地理内容。二、“旨酒之不离乎糟粕,嘉禾之不离乎粪土”。他以酒与糟粕、嘉禾与粪土来比喻“职官故事、案牍图牒”(即档案)与方志的紧密联系,强调修志须将档案作为必要甚至首要的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03.
绍兴,水巷弯弯,流韵荡漾。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化名人辈出的地方,他们或在学艺术上成就卓。或在意识形态上贡献杰出。中华民族的立国始祖、治水英雄大禹归葬于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志图强于此,书圣王羲之超凡绝伦的《兰亭序》书写于此,陆游被誉为千古爱情绝唱的《钗头凤》创作于此;清代名的方志学家章学诚等历史名人亦哺育于斯,根植于斯。  相似文献   
104.
袁红军 《兰台世界》2006,(22):37-38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和纂修史志。他以“经世致用”作为治学准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到方法全面发展了我国目录学理论基础,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分别论述了章学诚关于目录学思想、分类方法、著录方法及索引理论的创新求变。  相似文献   
105.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和纂修史志。基于章学诚的图书编撰学理论研究的分析,其中各种史书体裁、体例的流变和得失、书目编撰、编撰实践都有详尽的论述,较完整地反映了章学诚对图书编撰学的认识,对今天的图书编撰学研究与实践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为学六艺     
杨虎 《中国研究生》2011,(12):37-39
我上大学时,经常考虑两个问题:一个优秀的学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要在学术研究中做出点成绩来,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后来学习中国传统史学理论,大受启发。唐代刘知几认为一个优秀的史学家应该具备"学"、"才"、"识"三方面的素养,清代章学诚认为史学家还应该具备"德",近代的梁启超将"学"、"才"、"识"、"德"称为"史家的四长"。其实不唯史学家应该具备以上四方面的素养,其他学科的学者皆应如此。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学者除了应该具备"学"、"才"、  相似文献   
107.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章学诚分散的地方志编修和传记文写作,是他古文理想实践的一种形式。正是从这样的实践中,可以看到章的古文理想究竟如何落实的。另一方面,他对袁枚有激烈的批评,由此可见章学诚古文实践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8.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咸炘在一篇短文和若干著作中论述了古书的体例、古籍辨伪的方法和理论。他对古书体例的研究,比如其目录学,深受章学诚的影响,在章学诚的基础上加以推演、补充,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论。他认为古籍辨伪要重视校雠学和辨明书籍的宗旨,且严格定义伪书的概念。在分析一些古籍的真伪时,刘咸炘能够做到不轻疑,不迷信。  相似文献   
109.
"六经皆史"论与晚清民国经史关系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论是考察晚清民国经史关系的一面镜子,从清末民初章太炎为代表的"六经皆史学",到五四以后盛行的胡适之"六经皆史料"等对章氏此说的不同诠释,正是晚清到民国经史关系变迁的缩影.章学诚提出"六经皆史"的本意是"尊史为经",抬高史学的地位,使之与"六经"共同成为"道"的载体.但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这一发展趋势,使之向着完全相反的方向--"贬经为史"发展.清末民国,章太炎"六经皆史学"、胡适"六经皆史料"等对章氏"六经皆史"论的理解就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仔细考察这些学说的变迁轨迹,就会发现其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有着深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0.
吴伟斌同志于20世纪70年代末,即自1978年起,就读于南京师院中文系研究生期间,在前辈学者唐圭璋先生和孙望先生指导下,即从事于元稹政治仕迹与文学创作的研究,一方面撰写专题论文,一方面作评传、年谱及诗文编年笺注。积28年的辛勤操作,从已刊发的51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