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52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环境问题是一个非常严峻的全球性问题,而垃圾分类是一种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针对现有的垃圾分类网络无法根据样本分类的难易程度动态平衡计算资源和识别准确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动态垃圾分类网络DynamicGarbageNet。该网络基于MobileNetV2设计了一种动态的轻量化主干网络,并由三个深度依次递增的子网络组成。利用迁移学习技术优化模型参数,进一步提高精度。实验结果表明,DynamicGarbageNet在华为云垃圾分类数据集上的准确率为95.7%,速度为90FPS,均高于MobileNetV2。  相似文献   
62.
远和近     
[简评]父亲离“我”很远,远得十多年没有也永远不可能见面:父亲又离“我”很近,近得就在“我”的心里。文章立意新颖,语言鲜活,感情真挚,抒写出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63.
秋颂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酡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  相似文献   
64.
讨论COM/DCOM的Apartment Model线程模型和应用程序服务器中COM对象的Multple实例,总结出开发多线程应用系统所需的四种技术。并使用DELPHI语言开发出具有多线程应用程序服务器及应用程序客户端的实例。  相似文献   
65.
一、构成主体认识结构的基本要素及其原因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础,任何一个系统都是由要素构成的。主体认识结构作为一个动态功能系统.也是由要素构成的,所不同的只是构成主体认识结构系统的要素同其他系统相比较要复杂得多,这种复杂性首先表现在其构成要素的多样性上。构成主体认识结构的要素,是以人的主体性为依据的。所谓主体性是指自身所特有  相似文献   
66.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段落,然后回答后面问题。游万柳堂记〔清〕刘大櫆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相似文献   
67.
独坐夕阳     
薄暮时分,独坐在学校操场的草地上,在空旷静寂之中,我感觉今天的黄昏极美。天气新晴,料峭的春寒,抖落在薄暮里,仍有沁人的凉意。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凤凰树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已经没有了热和力,却充满了梦幻的色彩。整个操场,黄橙橙、亮晶晶.像撒上一层金沙似的。天上云霞更美,空气的每一个粒子,都染上了  相似文献   
68.
目前国内关于柴油调合的研究较少考虑加氢精制成本可变的情况。根据茂名石化炼油厂柴油生产流程,在成本目标函数中加入加氢精制的组分比例和加工成本,建立可变成本的双线性规划模型。该模型可以辅助生产人员设计成本较低的柴油调合和加氢精制方案。  相似文献   
69.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观念的反映形式,这种反映并不改变客体现存的状态,只是在主体大脑中以观念的形式再现了客体,从而形成观念的东西。主体对客体这种观念形态的反映之所以能够实现,从根源意义上依赖于主体实践活动的能动性,但是又不能简单、直接、完全地归结于实践。因此要充分地说明主体观念反映客体的认识活动之所以能够发生,还必须从主体本身入手。本文试图通过对主体认识结构及其建构过程的考察,从另一个侧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0.
(一)熬药吴克诚所谓的药都是些亡去很久的草。长得正好的草是不配叫药的,即使硬放进药屉,不久它也会烂掉,因为它未经晒、烘、焙或炒——九九八十一劫,少了一劫,也不能成药。所以药都身世沧桑。身世沧桑的药只能以文火慢熬。我喜欢这个“熬”,“煎药”的“煎”太轻薄,与药的身世不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