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1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如果把一位诗人的全部诗作按编年方式排列起来,很可能就是一部自传。香港诗人傅天虹活跃在两岸四地,是新诗坛著名的"诗歌活动家"和"诗歌出版家",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真实是诗人唯一的自救之道,他40年的诗路历程与他40年的人生历程休戚相关,追求做人的真诚,强调抒情的真实。他的"自传诗"写作与通常意义上的"个人化写作"或者"私语化写作"截然不同,能够处理好"小我"与"大我"、"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关系。由于早年受到残酷的政治压迫,他的诗在一定程度上是追求自由的象征。透过傅天虹的"自传诗",不仅可以见到他的个人生活史,还可以见到特殊时代中国人的生活史。尽管傅天虹丰富了"自传诗"写作,但是,一些诗作在如何更好地处理情感需要、思想需要和审美需要三者的关系上,仍然有些顾此失彼,思想的深刻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优秀诗人应该具有的"语言智能"的尽情发挥。  相似文献   
72.
中国美育思想最为独特的品格与审美诉求就是对人生与人品的重视.就中国美育思想来看,所谓美,总是肯定人生、肯定生命的,因而,美实际上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也即一种心灵境界与审美境界.这样,遂使中国美育思想的审美价值诉求与中国古代人学的人生价值诉束、审美境界追求与人生境界追求趋于舍一.同时,这种合一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人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3.
陈大羽先生秉承齐白石师风,更注重大写意花鸟的研究。又出己意,以独特的画风把传统中国大写意画升华,给当今中国画如何创新以启示。同时,他以一位教师优良的心理品质及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较强的适应能力、清晰的记忆力等,极大地影响了当时学生的学习,乃至一生。透过大羽先生一件件作品,可以感悟到他扎实的艺术功底,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坚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相似文献   
74.
自有文章兴起,文与人之探讨便成为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文如其人”命题之内涵,可从人品与文品、性情与风格、文传情志、修养与言辞等角度分析。本文尝试梳理文与人研究的脉络。将对这一命题进行总体把握,以期对今后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5.
伸手识人品     
《知识窗》2013,(1):59-59
心理测试 伸出手来看一看,你手的形状是: A.手指全部分开  相似文献   
76.
赤峰汉语方言是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的过渡方言,本文描写了这种过渡方言中的人品,称谓,身体,服饰,饮食等类的词汇,与普通话词比较,这种方言具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7.
林纾在晚清学界以“狂”名著称,与林述庵及另一林某并称福建“三狂生”。林纾性格狂荡不羁,表现出不与世俗合作的态度,因此屡遭世俗的诽谤。林纾对此虽有所觉察,但狂傲之气至老仍未收敛。林纾青年时期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科举之路,有着很强的功名观念。但由于性格的孤傲、家庭环境的熏陶和清朝官场的黑暗,林纾追求功名之心逐渐淡薄,最终从“仕进”走向“隐退”。  相似文献   
78.
从诗歌视域看,王船山不仅在诗歌理论上卓有建树,同时也在诗词创作上成绩斐然。他遗存诗词达一千三百余首,其中悼亡诗虽然只占十几首,但是却不乏其价值。其在哀悼深挚、既言情又言志、诗品与人品合一等方面所显示出的亮点和品位,对人们是具有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79.
刘熙载的词品说及其生成的学术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熙载的词品说,是一个意义非常丰富的理论见解,在正变观上修正了婉约为正的传统偏见;在创作论上主张自出机杼,反对雕琢刻划;在人品与词品的关系问题上,要求以封建伦理观念作为品词的标准,暴露出他在艺术见解上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80.
从"走转改"活动伊始,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就将活动开展的核心锁定为一个"人"字,即"用作品连通基层人脉、用文风聚合媒体人气、用实践提升专业人品"。媒体只有将自己这"一撇"写得精彩,才能与人民要求的那"一捺"相互支撑,成就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写"人"字。养生之道中有个常识,叫"缺啥补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宣传战线大张旗鼓地铺展开来,其实就是这样一种善意的提醒:当今部分媒体和媒体人,正在离基层渐行渐远,必须下大力气补上这一课。连通人脉"脚板底下出新闻",曾是老一代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但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